第224章 陛下把亲爹都捧到天上去了——!! (第1/2页)
八阿哥心里直打鼓,脸色都快垮了下去,恨不得立马跪下认个错。
皇阿玛英明啊!
儿子怎么可能给您整出这么个庙号?!
这这这……格调是够了。
但也太矫情肉麻了吧。
这也太会拍马屁了,八阿哥自己再怎么想,也觉得不是出自他手!
康熙的视线在老八身上停了许久,才缓缓移开。
“圣祖……”
康熙望着天幕上的大字,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他是真想不通,究竟是哪一个儿子,给他弄出这么个庙号!
可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
庙号既然已经定下,他还能再改不成?!
“唉……”
康熙偏过头去,不愿再看那刺眼的字迹。
……
雍正时期!
当“清圣祖”三字映照天穹时,雍正脸上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笑。
这个“圣”字,真是点睛之笔!
若是皇阿玛在天有灵,见到必然心生欣慰。
当初为了定康熙的庙号,雍正和群臣可谓绞尽脑汁。
最终才敲定了这个“圣”字!
雍正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心中满是自豪。
其实说到底。
“圣祖”庙号,也未必就是康熙生前有意暗示过什么。
更大程度上,是雍正初登大位时的政治氛围、群臣的谄媚——
以及雍正那股极端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
雍正继位之时,谣言便不绝于耳。
他十三年在位,几乎十三年都在辟谣。
有人说康熙的遗诏原本是要传给十四阿哥,
也有人说是传给十阿哥。
甚至还有更荒唐的版本:
“皇四子胤禛人品尊贵,酷似朕身,特赐一死——”
“传位于金陵副将马国成,此人刀山火海中打出来的,很精神不掉份……”
更离谱的还有。
有人调侃隆科多关在密室研究了三个时辰,最后也没法把遗诏改成“传位于隆科多”。
还有传闻说雍正以参汤毒死康熙,这类风言风语传得街知巷闻。
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亲笔写大义觉迷录,专门为自己辟谣。
再说雍正性格里,确实透着一股极端劲儿。
他特别喜欢在褒奖别人时,用上极尽肉麻的辞藻。
在他的朱批中,就常常能看到称喀尔喀将军之类人为“宝贝”,肉麻到不行。
为了彰显隆科多拥立之功,他不仅大封爵位、加俸禄,还直接把班次提到最前头。
甚至在上谕中把奏折里的隆科多称作“舅舅隆科多”,这完全违背了制度与惯例。
允祥的谥号“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远超出亲王应有的规格。
更夸张的是,他甚至破例将“允”字改回“胤”字,中原历史上也仅此一例。
这些种种,和给康熙定下“圣祖”的庙号如出一辙。
雍正就是这种风格——不怕肉麻。
为了证明自身继位的正统,他把对康熙的尊奉推向极致,甚至到了过度的地步。
他要让世人都看到:自己才是那个至孝之子!
康熙去世的那一夜,雍正“哀声痛哭,擗踊不止”,直至哭到力竭,整个人扑倒在地,许久之后才勉强起身。
当康熙的灵柩从畅春园护送回紫禁城时——
雍正一路扶灵痛哭,执意要步行随行,被群臣极力劝阻。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在两三个小时的路途上,哭声从未间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