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商会会议 (第2/2页)
提到自己的企业,李总的话匣子打开了,但很快语气带上了一丝感慨:“唉,老本行罢了。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年轻人都不愿意进车间,订单要求却越来越精细,不变不行啊。一直想上自动化生产线,搞智能仓储,也琢磨着能不能做自己的品牌产品,别光给人家代工…就是这一步,不知道怎么迈,投入太大,风险也高。”
爱旭认真倾听着,捕捉着李总话语中的每一个关键信息点:转型意愿、自动化升级、品牌化、资金压力、技术风险。
“李总,您提到的这些,正是我们旭升投资最近特别关注的领域。”爱旭适时接话,“我们不仅仅提供资金,更注重投后管理和资源整合。比如自动化升级,我们有合作的顶尖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品牌孵化,我们也有专业的市场团队和渠道资源可以对接。”
李总的兴趣明显被调动起来:“哦?你们对这种传统企业的升级改造也有兴趣?”
“当然。”爱旭肯定地点头,“我们认为,拥有扎实制造业基础和成熟客户群体的企业,一旦插上技术和资本的翅膀,爆发出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关注的不是它现在是什么,而是它未来能成为什么。”
他顿了顿,观察着李总的神情,继续深入:“如果李总有兴趣,我们或许可以找个时间详细聊聊。旭升可以针对永丰的情况,做一份初步的评估和合作方案构想。比如,我们先从一条示范性的自动化产线改造入手,评估效益,降低您的风险感知。资金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不仅仅是股权投资,也可以是长期的可转债或者结合项目贷款的模式。”
爱旭的话语专业而切中要害,既展示了实力,又充分考虑了对方的顾虑。
李总脸上的犹豫逐渐被兴趣取代:“听起来确实比我们自己瞎摸索要强。爱总什么时候方便?要不…等下会议结束,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简单先聊几句?”
“荣幸之至。”爱旭微笑应允,“会议结束后,楼上的咖啡厅环境不错,我们可以那里见。”
“好,一言为定!”
与李总初步约定后,爱旭并未停歇。他利用接下来的自由交流时间,又分别与之前筛选出的另外两位目标人物进行了简短但高效的沟通——一位是从事服装外贸、迫切想建立独立设计品牌的张女士,另一位是儿子刚刚创立了一家人型机械人的科技公司、急需天使资金的老建材商王总。
爱旭都以其专业的视角、真诚的态度以及旭升投资刚刚获得的强大资金背书,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并约定后续深入接触的时间。
会议临近尾声时,夏总笑呵呵地走过来,拍了拍爱旭的肩膀:“怎么样,我看你收获不小?”
“全靠夏总您指点迷津。”爱旭由衷感谢,“初步接触了几家,都很有潜力,也约了后续详谈。”
“不错,动作很快。”夏总赞许地点点头,“记住,初步意向只是开始,真正的功夫在后面的尽职调查和协议条款上。把握好度,既要展现诚意,也要守住底线。”
“明白,谢谢夏总提醒。”
散会后,爱旭首先赴了与李总的咖啡厅之约。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更深入地了解永丰的具体运营数据、痛点难点以及李总对企业未来的真实想法。同时,他也清晰地阐述了旭升的投资逻辑和合作期望。
首次接触,双方相谈甚欢,并约定下周由爱旭派团队前往永丰工厂进行初步考察。
时间过得真快,离开酒店时已是华灯初上,不知不觉就呆了一天。爱旭看着鹏城璀璨的夜景,感觉这次的商会之行,已然打开了旭升投资在华南地区业务拓展的又一扇大门。而门后的广阔天地,正等待着他去探索和征服。手中的公文包里,不仅多了几张名片,更多了几份沉甸甸的合作可能。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将这些“可能”,通过严谨的“协议洽谈”,变为实实在在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