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决策分析 (第1/2页)
宽敞明亮的旭升投资会议室里,椭圆形的长桌边坐着核心几人。空气里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醇香,但更浓的是专注与决策的气息。
爱旭坐在主位,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与会的每一位:干练的JESSICA、神色严谨的财务总监MORE、深耕实业多年的产业投资主管,以及精于市场操作、眼神锐利的交易部主管余名。
“人都到齐了,我们开始。”爱旭的声音沉稳,直接切入正题,“永丰这个项目,前期调研已经比较充分。今天召集各位,是要最终敲定投资方案,把所有的利弊都摊在桌上看清楚。”
JESSICA立刻将准备好的资料投影到大屏幕上,清晰的图表和数据罗列出来。
产业投资主管率先发言,他翻动着手中的报告:“根据我们的尽调,永丰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先说短板:最突出的是部分老旧生产设备的折旧率很高,后续的更新换代是一笔不小的潜在支出。其次,他们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在精密调试和品控环节,目前仍然高度依赖几位老师傅的经验,属于‘人工智慧’,标准化和数字化程度不足。这导致了第三个问题——人员依赖性风险。一旦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短期内生产质量和效率可能会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技术断层。”
财务总监MORE推了推眼镜,接口道:“从财务模型上看,这些短板确实对应着未来的资本开支风险和运营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在估值模型中为这些风险预留足够的缓冲空间,或者设定对赌条款,要求他们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技术流程的标准化。”
“那么长处呢?”爱旭问道,手指轻轻点着桌面。
“长处同样突出,”投资主管语气振奋了一些,“我们如果引入的新一代智能生产线,效果将会显著。机械自动化不仅极大提高了产品的操作精度和一致性,最关键的是,它正在逐步摆脱对资深技工的绝对依赖。生产效率提升了约百分之三十,单位成本下降,使得他们在中端市场的价格竞争力非常强。这是我们看好其未来现金流的核心依据。”
交易部主管余名一直沉默地听着,此时开口,声音冷静:“市场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点。永丰近期拿下的几个大订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成本优化后富有竞争力的报价。从投资角度看,只要我们能协助他们平稳度过技术传承的过渡期,并进一步扩大智能化生产的比例,其估值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会议进行了将近一小时,各方利弊被反复权衡、测算。
最后,爱旭身体向后靠向椅背,双手交叠放在桌上,做出了总结性发言,并抛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未曾深入思考,却可能隐藏着巨大价值的关键点:“各位的分析都很到位,技术升级和财务风险控制是明面上的功课,必须做扎实。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我们或许都忽略了一个潜在的价值爆发点——土地。”
众人目光瞬间集中在他身上。
爱旭示意JESSICA调出卫星地图和城市远期规划图。“永丰工厂目前的占地面积不小,但位置处于城市边缘。各位请看政府的远期发展规划,”他指向屏幕上的几条虚线和标注区域,“未来五到十年,这个区域被划入了‘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的扩展范围,同时有规划中的地铁线路将在附近设站。”
他顿了顿,留下片刻沉默让信息沉淀,然后缓缓说道:“这意味着,它现在的位置很快就不再是‘边缘’,而是‘枢纽’。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升级,现有的工业用地性质未来存在变更的可能。一旦涉及拆迁或土地置换……”
余名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接话:“那带来的资产增值收益,可能会远远超过我们在其主营业务上所能获得的利润总和。这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笔隐藏的、高杠杆的实物期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