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西游将始 (第1/2页)
光阴真个迅速,转眼间数载过去。
自真武荡魔之后,天下妖魔为之一清,人间亦得安和之泰,人道复有昌盛之态,百废待兴。
西牛贺州多是小国,姑且不提。
且说南赡部洲,开皇之后,杨广继位,其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无道杀人,得“炀”字之封。
之后,天下多有起义,其中身负皇气者,名号秦王,又被封天策上将。
自晋阳起兵,百战百胜,为父夺得帝位,使天下归一。
且于玄武门中,令太上皇禅让,自此,盛世大唐降临,乃人道大世。
唐王上位后,非独在南赡部洲,亦征西定国。
过五行山,令其更名为两界山,西牛贺洲多闻大唐皇帝尊号,无不闻风丧胆。
此番盛名远扬,故大唐能令万国来朝,有天朝上国之称。
曹空虽居山中,却亦闻之。
因其香火于四大部洲多有涉及,又因真武荡魔乃是大功绩,令他三界传名。
前来朝拜者无数,使他香火旺盛至极,神道修行,一日千里丝毫不为过。
神道修行乃以香火为基,而曹空的【万化应通感】可借香火凝神身。
所以,除却钦道国中的神道身,他亦以香火愿力,凝了两具神道化身。
一者镇于南赡部洲泗州之地,一者则于东胜神洲,小国处镇守,可充耳目。
心知,大唐贞观年间已至,西游不日即要来临。
只见其悠悠望向南方,知未来一阵子,自己恐忙碌了。
毕竟昔日,他于琼华园中拜见玉帝,玉帝于西方佛老之面,将他点将,让他参与西游之事。
遂静心修行,姑且不提。
西方大雷音宝刹之中。
如来佛祖讲罢诸法,众佛诸菩萨听后,合掌皈依,多有所悟。
如来佛祖慧眼观尽盂兰盆会众人,此间尽数是他佛门弟子,并无他教之人,微微颔首。
对众言:
“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
北惧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观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众等觉如何。”
阿难伽叶道:“我等在此聆听佛音,享用正果,南赡部洲凡人,却沉于苦海,不若我佛如来,传其正法,以渡世人。”
如来佛祖颔首笑道:“我有三藏真经,乃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欲传东土,奈何东土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瑜伽之正宗,
故需一有法力的佛众,向东土寻个善信,令其苦历千山万水,劫数种种,方能取得真经,传于东土,教化众生。”
观世音菩萨行近莲台道:“弟子愿往。”
如来佛祖笑而颔首,即命阿难伽叶,取锦澜袈裟,九环锡杖和三个箍儿递与观世音菩萨,言明宝贝妙用。
菩萨听闻后,作礼欲退。
如来佛祖道:“取经一事,事关重大,此去东土,向东而行,可遇玉虚玄御真君,此真君有仁慈心,
神通法力俱不小,可与其共商取经之事。”
观世音菩萨合掌称是,唤来惠岸行者伴身左右,作个降魔的大力士。
二人至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相迎,菩萨不欲停留,道:“今领如来法旨,欲上东土寻取经人。”
金顶大仙问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菩萨道:“不知,约两三年间,或可至此。”
金顶大仙望望菩萨,又望大雷音宝刹之中,原先如来讲法之地,笑而不语不提。
······
数月后,隐雾山中。
“见过观世音菩萨。”
“真君,贫僧有礼了。”
观世音菩萨慧眼观此山,心赞好一个洞天福地,观得此山,即能察曹空修行之深厚,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之名。
观世音菩萨有预感,或是此元会之中,至多下个元会,隐雾山将不逊落伽山。
她道:“早有听闻真君北俱芦洲荡魔之事,如今再见真君,果觉风采更甚,乃知真君修行更盛以往。”
曹空笑道:“不及菩萨远甚,但为正道尽绵薄之力。”
又道:“我观菩萨持锡杖,惠岸行者背包裹,可是欲向东土而去,寻取经人。”
观世音菩萨笑道:“正是,如今金蝉转世已满十世,合圆满之数,当寻其点明因果,令其向西取得真经。”
又道:“此番来寻真君,乃为与真君共商取经之事,真君可记我先前之言。”
曹空道:“自然,此番取经,需历艰险劫数,合九九八十一难,一难都不得少,再则需应修行之理,方能得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