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 第284章 大圣生二心,六耳猕猴(5k)

第284章 大圣生二心,六耳猕猴(5k)

第284章 大圣生二心,六耳猕猴(5k) (第1/2页)

唐僧收了孙悟空,师徒二人继续向西而行,夜宿孙悟空昔年“故人”家,此处暂不提。
  
  隐雾山中。
  
  太白金星,与曹空共坐一玉桌旁,桌上是瓜果茶水,灵韵非常。
  
  太白金星饮杯中清茶,笑道:
  
  “真君好手段啊,一句唐僧肉食之可长生不老,便让这西牛贺洲的妖魔纷纷心有异动,全了此西行路。”
  
  曹空回道:“星君谬赞,皆是为了取经。”
  
  太白金星道:
  
  “算了下时间,唐三藏当到了五行山,齐天大圣也该破山而出了,闻真君以往和其有交情,不去看看吗?”
  
  曹空笑道:“罢了,他正护着唐三藏,我若去见,反而不美,不过倒可看一看那猴儿如今是何光景。”
  
  “如何看。”
  
  “我有一风,名为明庶,已修至大成,可现开明天门,昔年荡魔北俱芦洲,多亏此风,能除妖瘴,且有洞察万物之能,星君且看。”
  
  曹空笑指东方,袖袍一甩,有风东去,其声呜呜咽咽,萧萧渺渺。
  
  恰此时,曹空手掌轻轻一扬,便有一扇门户浮于二人眼前,此门户宛若一面镜子,其内有诸多景象,好似走马观花。
  
  皆是曹空拂出的那明庶风所见“景象”,太白金星望此,又看了看如今气度斐然的曹空,心中感叹。
  
  那年初入隐雾山,曹空天仙未成,放眼三界,称不上显著。
  
  可如今,却令他都为之赞叹,此番成长速度,除了那些天生天养的,根源本就深厚不凡的,可谓独步三界。
  
  他感叹道:“真君已走出自己的路了。”
  
  曹空摇头笑道:“还远,我欲以风道为基,成就道果,可时至今日,八风之中,只得四风大成。”
  
  饶是以太白金星道心都不禁失语,他很想说,数百年前,你连天仙都不是。
  
  而数百年的时间,对于他们这般人物来说,太匆匆,有如此进展,便是天人也难如。
  
  可看了一脸认真且有遗憾的曹空,太白金星清楚,曹空没有在吹,他是真的这样以为。
  
  他道:“真君如今得了那四风。”
  
  “清明、明庶、广莫,阊阖,先前得王母赏赐不周山乾气,正求不周。”
  
  太白金星沉吟:
  
  “说来,不周山位于西北天缺,撑起天穹,他日若真君有所成,我或可领真君前去,一观幽都天门。”
  
  曹空大喜,举杯敬太白金星。
  
  两人谈笑间,那天门中的景象,已呈现二人面前。
  
  但见一身穿虎皮裙的猴子,持一根铁棒,脚下是六具尸骸,乃是六贼。
  
  太白金星一见便知,定是强盗拦路,孙悟空除了强盗。
  
  又见唐三藏在训斥孙悟空,他道:“你怎么能闯此大祸?”
  
  孙悟空不解:“师父,弟子何错之有?”
  
  “他是强盗,当应擒至官府,你虽有手段,却也不该将其打死,将其逼退就行啊,我等出家人,
  
  讲的是“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你全无半点慈悲心。”
  
  孙悟空闻言一气,道:“我若不打死他,他就要打死你!”
  
  “我就是死,也不过是一条命,你却杀了他们六人。”
  
  闻言,曹空和太白金星皆无言,实是有些迂腐。
  
  须知,佛门既有菩萨低眉慈悲六道,却也不乏金刚怒目降伏四魔。
  
  以曹空和太白金星的好气性都觉唐三藏有谬,更何况从不肯受气的孙悟空。
  
  他亦耍了性子,怒而离去。
  
  留下孤零零的唐三藏,自叹连连,悲怨不已,觉无神徒相护,前路难行。
  
  可没奈何,纵心中有百般惧怕,可他向来执着,故一手持锡杖,一手牵缰绳,凄凄凉凉的前行。
  
  而隐雾山中的二人,忽面色凝重。
  
  只因孙悟空驾云飞走之时,曹空那明庶风被冲天的妖魔气削了数成。
  
  太白金星道:“真君刚才看清了?”
  
  曹空面色亦凝重:
  
  “明庶风对妖气戾气感应最明,方才孙悟空被唐僧骂走之时,我这天门险些难存,乃是遇妖魔气冲天。”
  
  太白金星沉吟道:
  
  “修行者,既有内劫,又有外劫,内劫乃由心而生,料得是这大圣,被压五百年,或许真有反思反省之意,
  
  却也免不得心中生怨,如今一遭脱困,当心思浮动,才除六贼,又遭唐三藏呵斥,故其心魔暗生,此为二心,
  
  这大圣天生天养,根源深厚,若日后真诞二心,显化成形,当是一大祸。”
  
  曹空若有所思,有恍然之意,二心吗?或许日后的六耳猕猴,便是由此而来。
  
  毕竟那六耳猕猴实是神通广大,与孙悟空不相上下,且知其所有事,就连菩萨暗念真言时,亦同时生出疼痛,令人诧异。
  
  若此二猴乃二心,同属一人,倒是作了解答。
  
  他道:“这是修行者的必经之路,且看孙悟空的造化吧,若真成大祸,届时佛门势必不会坐视不理,我亦不会令其为祸。”
  
  太白星君颔首,便在谈话间,又见一老母,手捧棉衣,棉衣上有一顶花帽。
  
  那老母抬头望天,老眸神荧内敛,太白金星和曹空相视一笑,便知定是观世音菩萨。
  
  太白金星又道:
  
  “真君,这西行之事渐入正轨,我亦安心,我在天上还有诸多事务,此后便多劳烦真君费心了,我不多留了,日后真君若有闲暇,亦可上天一叙。”
  
  曹空笑而颔首:“星君忙去便是。”
  
  太白金星闻言,驾云离去。
  
  曹空遂收了满桌的瓜果,准备去研读道经一番。
  
  恰此时,闻得一声,乃是观世音菩萨传音。
  
  “真君,我察那猴头向你隐雾山而去,恐是来寻你,这猴头心猿不定,望真君帮我相劝一二。”
  
  说着,又见“开明天门”中,那老母似是特意眨了眨眼睛。
  
  曹空失笑,又觉在情理之中,毕竟自己和孙悟空渊源不浅,如今孙悟空脱困,又受了气,来寻他也合理。
  
  果不其然,不多时,则见一筋斗云,自远方而来,冲散万里白云,却未直接落入他隐雾山中,而是化为一道流光,在山外踌躇不定。
  
  孙悟空心闷意烦,本是好心,却被那和尚当做驴肝肺,此番欲找人倾述,却觉天地之大,己身无一好友。
  
  故不禁念起隐雾山,欲寻曹空,可真到了,又有些犹豫,不知如何去见。
  
  “客既至,不妨进山一叙。”
  
  孙悟空闻声一喜,即进山中,拱手道:“兄长,五百年未见,兄长可曾安好。”
  
  曹空取清茶,采灵橘,火枣,邀孙悟空落座。
  
  “自是安好,我近来听观世音菩萨说你难满,当护取经人去西天,怎来我山中了。”
  
  孙悟空叹息,将前因后果尽数和曹空说出。
  
  曹空闻言,笑道:“可曾听闻真武荡魔之事。”
  
  “自是听得,北方有个真武,号曰荡魔天尊,说来还要恭喜兄长,与真武一同荡魔,横扫妖氛,得玉帝封了个大大的官。”
  
  曹空道:“你这齐天大圣,胜我官衔不知几何。”
  
  孙悟空闻言嘿嘿一笑,当年他走南赡部洲多年,多知当官的威风,当年便有憧憬,如今可谓初心不改。
  
  道:“虽是齐天大圣,却是个虚的,不如真武大帝那般,举世皆敬。”
  
  曹空道:“你只知真武大帝举世皆敬,却不知其成道前,于如今武当山上静坐四十二年,不生二心,不为六根所扰,
  
  期间,无论是口腹欲还是美人诱惑,亦或是一国之位,皆不为所动,方得如此成就,而你此番得观世音菩萨法旨,
  
  送取经人西去,却不受唠叨,到底只是妖仙,怎能成正果。”
  
  孙悟空闻言沉思,拜道:
  
  “受教了,我既踏此西行路,得正果之机,当从一而终,这既是我师父唐三藏的取经路,亦是我的修行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