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林夏巧妙躲姻缘(三) (第2/2页)
女帝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快宣他进来!”
林夏走进大殿,身上还带着北境的尘土。他看到殿内的景象,没有丝毫慌乱,径直走到殿中,躬身行礼:“臣林夏,参见陛下。”
“林卿,”女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外面的谣言,你都听说了吧?那封书信,是不是你写的?”
林夏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着女帝:“陛下,臣冤枉!那封书信是伪造的,臣从未写过!臣在北境守了一辈子,对大胤的忠诚,天地可鉴!”
“你说冤枉就冤枉?”一位弹劾林夏的大臣站起身,指着他说道,“那你倒是说说,‘林婉’是不是匈奴女子?你当年是不是和她勾结,放匈奴入关?”
林夏冷冷地看着那位大臣,语气带着一丝嘲讽:“这位大人,你说‘林婉’是匈奴女子,可有证据?当年青杨村的百姓都能证明,‘林婉’是苏老先生的外孙女,土生土长的大胤人!至于勾结匈奴,更是无稽之谈!当年匈奴来犯,臣率军拼死抵抗,身上的伤疤就是最好的证据!”
他说着,掀起衣襟,露出身上纵横交错的伤疤——那些都是当年与匈奴作战时留下的,有的深可见骨,有的还带着淡淡的褐色印记。殿内的大臣们看到这些伤疤,都沉默了下来。
女帝看着那些伤疤,眼中满是心疼:“林卿,朕知道你忠诚。可那封书信……”
“陛下,”林夏打断女帝的话,语气坚定,“臣有办法证明书信是伪造的。臣当年在北境时,因常年握剑,右手食指和中指上有厚厚的茧子,而且臣写字时,习惯在‘胤’字的竖画末尾加一点,这是臣独有的习惯。那封伪造的书信,字迹工整,却没有这些特征,一看就是他人模仿的!”
女帝立刻让人将那封书信拿过来,仔细查看。果然,书信上的“胤”字没有加一点,而且字迹虽然模仿得很像林夏,却没有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女帝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她将书信扔在地上,怒声道:“好一个匈奴,竟敢伪造书信,挑拨朕与林卿的关系!来人,将这封伪造的书信拿去存档,日后定要让匈奴为此付出代价!”
弹劾林夏的大臣们见证据确凿,纷纷低下头,再也不敢多言。林夏躬身行礼:“陛下明察秋毫,臣感激不尽。”
女帝扶起林夏,语气温和:“林卿,是朕错信了谣言,让你受委屈了。你年纪大了,此次回京,就留在京城休养吧,北境的事,有周凛他们打理,你放心。”
林夏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坚定:“陛下,臣虽然老了,可还能为北境做些事。臣想回北境,住在青杨村,看着边境太平,看着百姓安居乐业,这样臣才能安心。”
女帝看着林夏真诚的眼神,知道他心意已决,便点了点头:“好,朕答应你。你若在北境有什么需要,随时派人来京城禀报,朕一定尽力满足。”
林夏回到北境青杨村后,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村里的小路散步,和村民们打招呼,听他们讲述家里的趣事;上午,他会去村里的学堂,给孩子们讲当年在北境作战的故事,教他们读书写字;下午,他会坐在“林婉”的衣冠冢旁,晒着太阳,看着远处的草原,仿佛在与“林婉”共享这份安宁。
周凛时常会来青杨村看望他,每次来都会带来边境的消息。每当听到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消息,林夏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若是听到有小股匈奴骚扰边境,他便会皱起眉头,叮嘱周凛加强防守,保护好百姓。
有一次,周凛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匈奴残余势力和西域小国因分赃不均,发生了内讧,实力大大削弱,短时间内再也无力侵犯大胤边境。林夏听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走到“林婉”的坟前,轻声说道:“婉妹,你听到了吗?边境太平了,再也没有战争了,百姓们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那天晚上,林夏特意让随从做了几个小菜,拿出珍藏多年的北境烈酒,一个人坐在坟前,喝着酒,聊着天,直到深夜。
岁月流逝,林夏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为身后事做准备。他让人找来周凛,将那块双鱼手帕和那件粗布衣裳交给了他:“周凛,我走后,你把这两件东西埋在‘婉妹’的坟里。告诉村里的百姓,不要为我悲伤,我只是去见‘婉妹’了,我们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守护着北境。”
周凛接过东西,眼眶通红,哽咽着说道:“将军,您不会有事的,您还要看着北境越来越好呢……”
林夏笑了笑,拍了拍周凛的肩膀:“人终有一死,我能活到这个年纪,看到边境太平,已经很满足了。你要记住,守护北境,不仅是守护这片土地,更是守护这里的百姓,守护这份和平。无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初心,不要辜负百姓的期望。”
周凛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军,末将记住了,末将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定要守住北境,守住这份和平!”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青杨村下起了小雨。村民们发现,林夏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散步,便去他的茅屋探望,却发现他已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手中还紧紧攥着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两个字——“林婉”。
林夏的葬礼办得很隆重,村里的百姓都来为他送行,北境军营的将领们也都来了。周凛按照林夏的遗愿,将双鱼手帕和粗布衣裳埋在了“林婉”的衣冠冢里,还在坟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北境守护者林夏与妻林婉之墓”。
葬礼结束后,村民们自发地轮流去坟前祭拜,学堂里的孩子们也会在放学后,带着鲜花和点心,放在坟前,轻声说着:“林爷爷,林奶奶,我们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你们一样,守护北境,守护我们的家。”
很多年后,北境依然太平,青杨村也越来越繁华。村里的老人们会给孩子们讲述林夏和“林婉”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守护北境,如何为百姓谋福。孩子们听着故事,眼中满是敬佩,他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有一对伟大的夫妻,用他们的一生,守护着这份和平与安宁。
而那块刻着“林夏与妻林婉之墓”的石碑,在岁月的洗礼下,虽然布满了青苔,却依然矗立在青杨村外,像一座永恒的丰碑,见证着北境的变迁,也见证着一份跨越虚实、坚守初心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