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陛下,奴婢没有梦想(求下周一追读哦!) (第1/2页)
——你的梦想是什么?
高时明正躬着身,为自己最后第三策的贸然失言后悔不已,却没想到听到这个问题。
他愣了一下,甚至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在宫中多年,他听过皇帝的各种问题,有关于朝政的,有关于起居的,有关于人事的,甚至还有关于道经的。
但“梦想”?
这是头一遭。
他维持着躬身的姿势,小心翼翼地抬起一点眼皮,看到的是新君那张带着些许探寻的年轻脸庞。
没有等到可能的雷霆震怒,高时明心下松了口气,缓缓直起身来。
但他依旧满脸疑惑,斟酌着回道。
“陛下……奴婢,这几日来睡眠都浅,并未做梦……”
朱由检闻言,一时啼笑皆非。
他抬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有些无奈地笑道:“是朕说错了,不是睡觉做梦的梦想,是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
志向?
高时明拱着手,呆立在当场。
这两个字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在这短短的几息之间,想到了很多很多。
想到了当初在内书堂,老师们“明辨是非,体国为公”的殷殷教诲。
想到了被贬斥到神宫监,百无聊赖之下,只能靠着一卷卷道经打发光阴的孤寂。
也想到了这几日时来运转,重新回到司礼监后,周围人那一张张恭维、谄媚、奉承的脸。
一幕一幕,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
然而……
我,不过是一个阉人而已啊……
高时明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苦涩。
“陛下取笑了,奴婢不过一介阉人,身根不全,侍奉陛下已是天恩,哪里……敢谈什么志向呢?”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充满了谨慎与谦卑。
在宫里沉浮了数十年年,他早已明白,不该想的别想,不该说的别说,做好一个奴婢的本分,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朱由检却不以为然。
他从御案后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看着高时明,微笑着说:
“谁说阉人就不能有志向?”
他拿起手边刚刚放下的名单,轻轻扬了扬。
“若不是汉时蔡伦改进造纸之术,我等如今还在用笨重的竹简书写。”
“就算不说那么远的,本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扬我大明国威于域外。”
朱由检说着,指了指殿中屏风上那副巨大的《大明混一图》。
“若不是他,我等如今又怎知,在这堪舆之内,天下竟有如此之大,万国来朝又是何等盛景。”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空旷的殿内回响,带着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哪怕不说这些先贤。”
朱由检走回到高时明面前,目光温和地看着他。
“就说你司礼监中,不是有一名叫刘若愚的秉笔么?”
“朕听闻,他当年是因为感异梦而自宫,想必,他也是有他的志向的罢?”
他鼓励地笑了笑,语气愈发亲近。
“高伴伴,大可不必如此自馁。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志向听着太大,那便随便说说也行。再怎样,你总有自己想要做的事罢?”
秋日午后的太阳照入殿中,打在朱由检脸上。
淡金色的光芒衬托着,让他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温暖。
高时明看着眼前这位不过十七岁的年轻君王,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他突然想起,小时候他刚净了身,在黑帘遮蔽的小屋中嚎哭时,好像……也是这秋末之时。
老太监拍着他的背安慰他:
“芽儿哟,莫哭,莫哭……”
“进了宫,就有吃不完的白面馍了……”
可是那时候的屋里面却半分阳光也透不进来。
如今一晃到此,居然已是三十年了。
高时明一时间呆住了,眼睛都有些发涩。
朱由检也不催促,只是安静地看着他,脸上依旧带着那抹温和的笑意。
聊聊心事嘛,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
高时明只失神了片刻,便很快回过神来。
他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压了下去。
他本想开口说些“为陛下忠心耿耿,万死不辞”的场面话。
可话到嘴边,看着新君那清澈真诚的眼神,他又直觉一般地觉得,这肯定不是陛下想要的答案。
犹豫再三,他终究是长叹了一口气,放弃了那些虚浮的辞藻。
“陛下……奴婢如今,确实没有什么志向了。”
他决定有选择地说部分真话。
“奴婢小时家贫,若真有过什么志向,或许……就是能顿顿吃上白粮罢了。”
“后来侥幸进了宫,又想着,能进内书堂识文断字,便心满意足了。”
“再后来,得蒙先帝垂青,得以伺候先帝读书,稀里糊涂的,竟一跃而成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