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 第267章 儒毒

第267章 儒毒

第267章 儒毒 (第1/2页)

韩佑坐在了台阶上,久久无语。
  
  不知何时,戳老师已经离开了,回到悟文堂继续教书了,只留韩佑一人坐在那里思考着。
  
  韩佑终于明白这群老博士的意思了。
  
  老生常谈,埋汰儒家。
  
  只不过这次举出了实例,以焚书坑儒为例子。
  
  这些很有可能是“历史真相”掌握者的老夫子们,又一次摘下了某个时期儒家的虚伪面孔。
  
  要知道秦朝的灭亡原因有很多,国家统一人心却不统一、继任者啥也不是,枭雄辈出等等等等。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苛政,秦朝在灭六国之前的大争之世时,用的是商鞅的严刑酷法。
  
  这个没问题,没什么好争论的,因为结果在那摆着呢,一统天下了。
  
  但是一统天下之后,继续沿用这种不知变通而且极为苛刻的刑罚,那问题就大了。
  
  大泽乡起义,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实质意义上的点燃了第一把火,实际上就是因为秦国律法以及政策苛刻的缘故。
  
  在陈胜起义后,无数的读书人都投到其麾下,其中就包括了孔子的后人。
  
  也就是那时候,儒家弟子开始说秦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推崇儒学,如果儒学大兴,秦岂会灭亡。
  
  其实这个说法明显是儒家子弟扣屁眼上楼,自己抬自己了,和他们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纵观历史各朝代,除了初代创始人孔子外,但凡是乱世,或者是打仗的时候,基本上就没儒生的消息了,儒学啊、儒生啊,要多低调有多低调,好像全消失了一样。
  
  但凡是打完仗了,有秩序了,和平了,儒学啊,儒生啊,全跳出来了,哪哪都有他们。
  
  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儒家成为了真正的扛把子。
  
  然而可笑的就在这件事上了,历史长河之中,多少国朝起起落落,多少国朝灭亡,多少国朝兴起。
  
  而在这个阶段中,其中大部分都推崇的是儒学,信奉的是儒学,官员也都是儒生。
  
  结果呢,结果这些国朝就延续千年了,开创出盛世了?
  
  不,并没有。
  
  这就是儒生的虚伪之处,令人最为生理厌恶直接反胃之处。
  
  国朝兴盛了,儒生说这事是他们的功劳,因为大家信儒学,学儒学。
  
  国家衰败了,儒生说因为大家没按照儒学说的做。
  
  农民起义了,儒生说是因为百姓们没被教化,没学儒学。
  
  有人造反了,没成功,儒生说造反的人不是儒生,不知礼义廉耻。
  
  有人造反了,成功了,儒生拥立新君,说您成功是因为你儒学学的好啊,你前任就是不学儒学,然后才被您干翻的。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仿佛国朝兴盛,就是儒学的功劳,国朝完蛋,和儒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儒学,总是能够有着完美并且看似合理的解释与理由、借口。
  
  更恶心人的是,这群儒生们会捏造、杜撰、修改历史,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历史的记录者,所有的一切,都朝着对他们有利的方向修改。
  
  有一句说的好,叫做你尽管演戏,结果不会陪着你一起演。
  
  就拿唐朝来举例子,大唐是真正的盛世,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度确立,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人才能够更加公正的选拔和任用。
  
  军功爵位制度,军伍敢战,能战,保家卫国可以出人头地。
  
  地方制度改革,取消了州县制度,建立府州制,减轻各地州府的负担,同时提高了自治与管理水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