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寻求合作 (第1/2页)
赵弘在这偏僻的小巷中徘徊,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他深知,要想扳倒王尚书等权贵,必须借助外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位同样对权贵不满的官员身上。他暗自握紧拳头,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与这位官员取得联系,一场新的谋划即将展开。
赵弘对这位官员做过不少了解,此人名叫孙正,在朝中担任礼部侍郎一职。孙正为人正直,一直看不惯王尚书等权贵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的行径,只是势单力薄,一直未能有所作为。赵弘觉得,孙正或许就是他可以争取的力量。
为了能见到孙正,赵弘颇费了一番周折。他先是通过一位在孙府做事的远房亲戚,递上了自己精心撰写的拜帖,详细说明了自己求见的缘由,但并未提及科举舞弊之事,只说有要事相商。然而,几日过去,却毫无回音。
赵弘并未气馁,他又打听到孙正每日清晨都会去城郊的一座寺庙上香。于是,赵弘早早便来到寺庙等候。清晨的寺庙,静谧而祥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赵弘站在寺庙的一侧,眼睛紧紧盯着庙门。不多时,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赵弘一眼便认出,这正是孙正的马车。
孙正下了马车,身着素色长袍,神色平和。他刚踏入寺庙,赵弘便快步上前,躬身行礼道:“孙大人,久仰大名,在下赵弘,冒昧求见,还望大人给在下一个说话的机会。”孙正微微皱眉,打量了赵弘一番,见他神情恳切,不像是心怀恶意之人,便微微点头道:“你有何事,便说吧。”
赵弘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便压低声音道:“孙大人,此处说话多有不便,能否借一步到一旁详谈?”孙正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跟着赵弘走到了一处偏僻的角落。赵弘深吸一口气,将科举舞弊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从自己发现的线索,到手中掌握的证据,毫无保留。
孙正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看着赵弘,眼中既有惊讶,又有疑虑:“你所说的这些,可有真凭实据?这可不是小事,若是诬告,可是要掉脑袋的。”赵弘赶忙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些信件和文书,递给孙正道:“大人请看,这便是我收集到的证据,足以证明科举舞弊之事属实,而背后主谋正是王尚书等人。”
孙正接过仔细查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看完后,他将证据还给赵弘,沉思片刻道:“此事确实非同小可,若真如你所说,那王尚书等人实在是胆大妄为。只是,扳倒他们谈何容易,他们在朝中势力庞大,稍有不慎,我们都将万劫不复。”
赵弘见状,赶忙说道:“孙大人,我深知此事艰难,但如今边关战事吃紧,若任由这些权贵继续把持科举,打压寒门士子,国家危矣。大人一向正直,心怀天下,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如此胡作非为吗?而且,如今我已掌握了部分证据,只要我们再想办法收集更多,必定能将他们绳之以法。”
孙正听了赵弘的话,心中有些动容。他长叹一声道:“我又何尝不想扳倒这些权贵,只是一直苦无机会。今日听你所言,倒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只是,合作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弘见孙正态度有所松动,心中大喜,忙道:“大人放心,我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计划。我们可以先从王尚书的亲信入手,找到他们舞弊的更多证据,同时联络朝中其他对权贵不满的官员,形成一股合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成功。”
孙正点了点头,道:“你的想法倒也可行。只是,此事还需谨慎行事,切不可打草惊蛇。这样吧,你先将证据收好,我们找个更合适的地方,再详细商讨合作的细节。”
赵弘忙道:“多谢大人信任,一切但凭大人安排。”
几日后,赵弘收到孙正的邀请,来到了孙正的书房。书房布置简洁,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孙正坐在书桌前,见赵弘进来,起身相迎。两人寒暄几句后,便开始商讨合作计划。
赵弘将自己的计划又详细地说了一遍,孙正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两人讨论得十分热烈。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孙正眉头微皱,道:“进来。”一名仆人走进来,在孙正耳边低语了几句。孙正脸色微微一变,对赵弘道:“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说罢,便匆匆走出了书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