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故镇风烟 (第1/2页)
柳溪镇的青石板路被晨露打湿,踩上去带着微凉的湿意。沈清辞与苏云曦并肩走着,远远便看见镇口那棵老槐树,枝繁叶茂如当年,只是树干上多了几道岁月刻下的深纹。
“还记得吗?第一次来的时候,你在这里帮王婆婆挑过担子。”苏云曦望着树下熟悉的石墩,声音轻得像风拂过树叶。
沈清辞笑了,目光落在街角那间熟悉的杂货铺。木门虚掩着,隐约能看到里面摆着的陶罐与草绳,与三年前几乎无差。他推开门时,挂在门楣上的铜铃“叮铃”作响,正在柜台后算账的老者抬起头,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恍然的笑容。
“是清辞小友?”老者放下算盘,起身招呼,“好些年没见,都长这么高了。这位是……”
“晚辈沈清辞,这位是我的同门苏云曦。”沈清辞拱手行礼,“当年多蒙王婆婆与老伯照拂,今日特来探望。”
“快坐快坐。”老者热情地沏上茶,“老婆子前几日还念叨你呢,说你当年救了镇上的孩子,是柳溪镇的贵人。她去后山采草药了,估摸着也快回来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挎着竹篮的老妇人走进来,看到沈清辞时,手里的篮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草药撒了一地。
“清辞……清辞小友?”王婆婆揉了揉眼睛,声音发颤,“真是你?”
“王婆婆,是我。”沈清辞连忙上前扶起她,眼眶微热。当年他初入青云宗,每逢下山历练,总要来柳溪镇歇歇脚,王婆婆待他如亲孙,常塞给他热腾腾的馒头。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王婆婆抹了抹眼角,拉着他的手不肯放,又打量着苏云曦,“这位姑娘生得真好,是清辞的道侣吧?”
苏云曦脸颊一红,正要解释,沈清辞却抢先道:“是很重要的同门。”他看着苏云曦,目光温柔,“以后会常来探望您。”
午后的阳光穿过杂货铺的窗棂,落在三人身上。王婆婆絮絮叨叨地说着镇上的事:张屠户的儿子娶了媳妇,李木匠的孙子考上了县里的学堂,唯独提到当年被沈清辞救下的那个孩子时,语气沉了沉。
“小石头那孩子,半年前跟着商队去了北边,说是想去找你。”王婆婆叹了口气,“他总说,要像你一样学本事,将来也能保护镇子。”
沈清辞心中一动。小石头当年被魔气侵染,是他以剑心灵力净化,那时孩子还攥着他的衣角说:“哥哥,我也想变强。”
“他走之前留了封信,说要是你回来,就把这个给你。”王婆婆从柜台下摸出个油纸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块打磨得光滑的木牌,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守”字。
沈清辞摩挲着木牌,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他忽然明白,所谓守护,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当年他守护柳溪镇,如今小石头带着这份信念远行,而他与苏云曦,又何尝不是在守护彼此与宗门的道。
傍晚时分,两人辞别王婆婆,沿着镇外的小河散步。夕阳将河水染成金红色,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远处传来孩童的嬉笑声。
“你看。”苏云曦指向河对岸,那里有几个孩子正在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拖着长长的尾巴,像极了青云宗的剑穗。
沈清辞望着那抹飘动的色彩,忽然拔出石剑。金色的剑光在暮色中一闪,没有凌厉的气势,反而带着柔和的暖意,轻轻拂过河边的芦苇。芦苇丛中惊起几只白鹭,振翅飞向晚霞,剑光与鸟影交织,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