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落榜十年无人问,掌权深山有同窗!(8更!) (第1/2页)
赵锋一声令下。
备战的命令如同一道滚雷,迅速传遍了他治下的每一寸土地。
整个衡山郡与九江三县,就像一台沉睡的战争巨兽,被瞬间唤醒。
从衡山郡的十座城池,到九江郡的历阳、全椒、韬光三县。
无数的旗帜被竖起。
武库被打开,新铸的兵刃闪烁着寒光,被分发到每一个士兵手中。
宽阔平整的水泥官道上,车马粼粼,人流如织。
一队队新编的屯田军士卒,护送着满载粮草、军械的辎重车队,源源不断地向着历阳方向汇集。
道路两旁的田地里,百姓们停下手中的农活。
望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眼中没有丝毫惊慌,反而带着一股与有荣焉的兴奋。
这是他们的军队,去打下更多的土地,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整个领地,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昂扬的备战氛围之中。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中心。
赵锋,却显得格外平静。
他没有像以往那样事事亲为,整日泡在军营。
更多的时候,他都待在郡府的书房内,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公务。
李伯智负责的大学和军校已经破土动工,每日的进度报表,需要他批阅。
夏侯昱负责的民生工程,水泥路的铺设计划,玻璃和香皂的量产与销售渠道,也需要他最后拍板。
如今的他,更像一个真正的君主。
只需坐镇中枢,运筹帷幄。
麾下的人才便会将他的意志,贯彻到每一个角落。
赵锋只需要等大军集结完毕,开拔亲征便可!
这日午后,赵锋处理完手头的公务,正端着茶杯小憩。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李伯智走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一抹难以言喻的复杂神色。
既有大功告成的兴奋,又有一丝洞察世事后的讥诮。
“主公,您交代的事情,有眉目了。”
赵锋放下茶杯:“哦?说来听听。”
李伯智躬身道:“属下依照您的吩咐,给那些在九江郡各县为官的‘同窗故友’,都写了信。”
他说“同窗故友”四个字时,语气带着一种微妙的嘲讽。
赵锋知道他的过往。
十二岁便中秀才,名动一方,之后十八年却屡试不中,受尽白眼。
那些所谓的同窗,在他落魄时,怕是连正眼都未曾瞧过他。
“他们反应如何?”
赵锋饶有兴致地问。
“反应?”
李伯智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那笑容里有几分快意,也有几分悲凉,“何止是热烈!简直是……受宠若惊!”
他从袖中取出一大叠竹简和书信,放在赵锋的桌案上。
“主公请看。这十几年来,这些人从未与属下有过片纸联系。如今我一封信过去,他们却像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信中言辞恳切,极尽谄媚之能事。有的回忆当年与我同窗之谊,说对我思念甚深;有的痛斥杨正则横征暴敛,说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早就盼着王师天降!”
“还有人,直接在信中附上了自己辖内城池的布防图,只求主公大军一到,他便立刻开城献降,喜迎王师!”
李伯智一边说,一边摇头,语气里充满了感慨:“呵,想我李伯智苦熬十八年,人情冷暖早已看透。却没想过,这世道竟能现实至此。原来,只要手中有了权,那些避如蛇蝎的人,也能变成情同手足的同窗。”
赵锋拿起一封信看了看。
那肉麻的吹捧之词,让他都有些忍俊不禁。
他拍了拍李伯智的肩膀:“世事向来如此,不必介怀。他们如今有多热情,就说明我们的威势有多盛。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主公说的是。”
李伯智很快调整好了心态,脸上重新恢复了精明干练。
他从那堆信件中,单独抽出了一卷制作精美的竹简。
和一个长条形的锦盒,郑重地递到赵锋面前。
“主公,这是最特别的一份。来自寿春城,在太守杨正则麾下担任主簿的江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