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没有官凭出不了城 (第1/2页)
“爹,是孩儿一时贪玩,谁能想这贼会专偷官凭呢?那东西,别人那去也没有用啊?爹爹,别急,孩儿这快马回去补办。”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哭腔说道。
“官凭?”官凭是什么?青玫疑惑的想。为什么丢了官凭就不能出城?她这两年一向住在皇城里,而且又有特权。她哪里知道,现在朝政混乱,结党营私,各地诸侯已经蠢蠢欲动。
皇城的布防由秦王的亲卫负责,京城外还驻扎秦王的大批军队。可以说,如果秦王想反,易于反掌。但是,秦王也有软肋,那就是他是次子,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如果师出无名,定然遭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到时候定然天下大乱,秦王的胜算也不大。所以现在的格局就好想是三足鼎立,太子的势力,秦王的势力,还有泅渡的势力。如果说,那天泅渡有意试探秦王,那定是有辅助之意。泅渡门乃是一钟信仰,也是帮派。
他不会逐鹿天下,但是他考虑的是泽被苍生。这是,这个时代的一种人类的信仰。有点类似与现代人的宗教。在乱世之中,人门流离失所,有点地方甚至到了异子相食的地步。这时候,人们往往祈求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拯救自己。
这就是宗教的产生,求渡就是。世间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人类应该相互协作,少党结党营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度的约束。在泅渡教内部,等级制度森严,但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哪怕是泅渡的长老反了教规,如果身犯杀人,奸污,叛教,恃强凌弱等罪名,是要同教众一样处以极刑的。所以,前边提到的齐王如何如何顽劣,那只是传闻。令白衣不敢,绝对不敢做出违背人伦的事情。
现在,泅渡在太子和秦王间游移不定。都听说秦王,勤政爱民,仁善谦和,在军事上极有天赋。但是,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已经给人们定义了一个立太子的顺序。立长,立镝,立贤。太子也不是很失人望,恭谨礼让。而且是嫡长子。按理说皇位就应该是他的。
可是若是“立贤”的话,这个问题就需要考量一下了。因为在令渊这三个皇子之中,属令剑卿最为优秀。他不仅对国家的贡献大,而且人格魅力更是令文儒和令白衣不能比拟的。
所以泅渡对秦王的考量这才刚刚开始,开始与令剑卿撞断大树那次。考量的乃是秦王的仁爱之心。这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法则。百善孝为先,尽管令渊对三个皇子有所偏颇,但是,秦王仍然夙兴夜寐的为清鹰耗尽心血,谓之忠。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却对父皇毕恭毕敬,对母亲的遗命坚守了二十年,谓之孝。
如此一个忠孝两全之人,怎么不会受到群臣和众将的拥护呢。当然,这里也不是说太子令文儒有多么不忠不孝。太子也是温文尔雅,谦谦君子。但是,他的储位之所以被动摇了,并不全是因为令剑卿太过优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