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奋斗在大明 > 第五十三章 周长亭

第五十三章 周长亭

第五十三章 周长亭 (第1/2页)

第五十三章周长亭
  
  塞外的风还没有吹到北京。
  
  但是长亭的风已经吹到了周梦臣身上。
  
  几乎一日之间,周梦臣就有一个新号,就是长亭先生。
  
  好的作品即便是发酵也是需要时间的。
  
  如果等这送别自己的发酵,要一两月,甚至一两年,才传播开来,这才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夏言为周梦臣搭建舞台之后,几乎一夜之间,京城官场都在风传送别。
  
  很快就成为京师风月之地的首选爆款。如果谁在夜里从烟花之地路过,准能听见这一首送别。
  
  甚至不仅仅在士大夫之中流传,也因为通俗易懂,便于传唱,乃至于北京城的老百姓们也都在唱,大有凡有井水者,皆有周词的意味。
  
  甚至周梦臣都不大明白,为什么会这么爆火。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就远了。
  
  首先在北宋年间,词都是能唱的。但是到了南宋之后,就变成了文人词,李清照就吐槽某些人的词都不能唱了。
  
  这种情况流传之后,在明朝更如此。
  
  明朝流传各种曲子,甚至有士大夫度曲。看上去很高雅,但是奈何老百姓不喜欢。特别是一些曲子都时候套用前朝的旧调,倒不是说不好,但是听众的口味是会变的。很多东西,一旦高雅起来,似乎就脱离群众了。
  
  所以士大夫喜欢的词曲与百姓的曲词是有差别的。
  
  当然了,这也不是完全不交际的。甚至很多民间小曲,传播广了就夺了正统曲子的词牌。两者之间,也有很多文人都模仿民间的民歌做词,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徐渭。
  
  说到底,双方之间是有察觉的。就好像是网文与纯文学之间的差别一般。
  
  周梦臣的送别,其实很难分类的,从格式上可以说是词。从曲调上,又是另度新曲。说是新词不错,但说是曲,也不错。甚至在音乐上有很大的突破,那种自由度说民歌也没有什么问题。
  
  一时间好像打通了上下阶层的欣赏阀门,做到了雅俗共享。
  
  在加夏言抬举,自然没有人说不好的。
  
  顿时周梦臣暴得大名,一下子在整个北京,乃至于整个天下传开了。
  
  当然了,这种声誉暴涨,也不仅仅是这一个词的作用,毕竟在很多士大夫耳朵之中,周梦臣这两年出现的频率也不算低,大家也都听着耳熟。只是送别这一首词一下子将周梦臣的名声推上的高潮。
  
  毕竟一个阴阳官精通天文历算营造火器等等。士大夫们知道,不过是鼻子一哼,哦,一个工匠之才。
  
  但是而今周梦臣有进士出身,虽然名次低了一些,但是进士毕竟是进士,又有一首词传播出去。坐实了周梦臣不仅仅是读书人,而且是读书人之中佼佼者,最少词写的极好。
  
  这个时候,再让人知道周梦臣精通天文历算营造火器云云。所有士大夫都会肃然起敬,认为这是一个大学问家,甚至是一位大儒。
  
  这就是不同身份认同,带来不同评价体系。
  
  周长亭的别号,也就是这样来了。
  
  虽然周梦臣年纪不大,但是大家都觉得学问精神,都不会称呼名字,但是称呼字,很多人关系还没有到那个程度。不知道谁先称呼一声长亭先生。于是,周梦臣第一个别号就有了。
  
  周长亭。
  
  此刻的周梦臣似乎根本不习惯这种改变。
  
  看着眼前的一封封请帖发愣,张居正过来一看,拿起一封念道:“今日城西荷花开矣,特请长亭先生赏荷。李攀龙上。”张居正说道:“哎呀,不得了了。连李攀龙都上门请教。”
  
  周梦臣说道:“张兄,你还来这说我。我什么底子,你不知道。在音律上或许有些见底,但是这一首词,实在是我搜肠刮肚,不知道准备了多少年的一首,除此之外,再无存货了,我如果去了。还不是丢人现眼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