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秘密武器 (第1/2页)
不管怎样,在现有的将领中,能找到像赵匡胤这般军事能力强的将领真的不多!
李重进、张永德自然不差,甚至老爹郭荣的军事能力也很强,可总不能让他们天天给军事院校给学生上课吧?
让他们偶尔客串一下教授还差不多!
而赵匡胤这厮则是最好的老师人选!
一来,他个人军事能力的确很强,不让他把真东西掏出来,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二来,让他这个戴罪之身,给学生们传授军事知识,就像是让国民党将领常乃超给咱“十里八乡的俊后生”李云龙上课一样!
让学生们既从赵匡胤身上学到东西,又谨记以赵匡胤为反面教材!
这才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啊呸,是废物利用!
至于赵匡胤的那些铁杆心腹们,则被扔进了类似于“功德林”这种战犯管理所去改造,并对其本人与家眷进行了严密的监视管理。
至于改造赵匡胤的,自然就是太子郭宗训,以及早已是太子死忠粉的王杲!
这三年以来,王杲可没少给他加料,以至于明明三十多岁的赵匡胤,如今已经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
话说回来。
支持军改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绝对的统治力,这一点有老爹郭荣在,再加上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反面教材,推行起来的阻力并不是特别大。
其二便是财力!
没错,就是他么的钱,钱,钱!
但好在这六年来,老爹郭荣本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虽然这一系列的改革只持续了五年,但其成效却十分显著:
农业方面,全国耕地面积翻倍,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大周从“粮荒之国”变为“粮食盈余之国”,为北伐辽国、南征南唐提供了物资基础。
财政方面,国库收入从954年的每年100多万缗(1缗=1000钱)增至959年的300多万缗,为军事改革(如整顿禁军)提供了资金支持。
经济秩序方面,货币稳定、商业活跃,开封也就是大梁城,成为了中原经济中心,为北宋“东京梦华”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民生方面,农民有地种、赋税轻,商人有利可图,社会矛盾缓和,后周成为五代时期“最稳定、最富庶”的政权。
从历史角度看,老爹郭荣的改革不仅终结了五代以来的“经济凋敝循环”,更确立了“重农不抑商、规范财政、重视民生”的治理模式。
其政策基本都被北宋继承(如均田、货币制度、城市规划等),成为北宋“经济繁荣”的重要源头。
正如《新五代史》评价:“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足可见老爹改革之成效,只可惜很多后世之人并不知道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继承了郭荣多少!
甚至觉得北宋的很多改革都是他赵匡胤推行的……
此话按下不表,也正是因为有了老爹前面打下的基础,在这三年的时间内,郭宗训如愿以偿成立了农业发展局与商业发展局。
农业方面,网络了一批农业方面的人才,推出了很多优化的农具,以及很多发展农业的方针措施,甚至推行了更为优化的一条鞭法,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
商业方面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改革力度。
郭宗训更是已经成立了皇家商号,推行了很多风靡有钱人的小商品,为此他甚至还特意请了小符后作为代言人,比如一些女装方面的创新商品,比如麻将这种娱乐产品,比如香水等等,甚至还有蒸馏酒!
他虽然不是发明达人,更不是手工达人,但当老板的好处就是,只要提出概念,提出思路,自会有一堆人替他钻研。
比如蒸馏酒,他虽然不懂具体的细节,但还是略懂一点的,所以他只要提出需求,提出大概的思路,就会很多擅长此道的人替他去钻研,所以这些较为简单的东西很快就能造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