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池巧来救场 (第2/2页)
但一想到今日孙女出嫁,而池家人为了娶这个媳妇,前面投入了不少精力,也花了不少银子。
都到这一步了,这个媳妇,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娶。
故而她也就理直气壮了不少。
“亲家伯娘来了正好,我们王湾里的规矩,新嫁娘出门的时候,脚不能着地。
所以芽儿从房里出来时,得让家宝背。
在王湾里,在背出房门的那一刻,就是拜别双亲,寓意从此往后离开娘家,成为他家妇。
这兄弟帮忙背,是要给银子的,等于是离娘肉的钱,最低要六钱起步。
之后拜别了双亲跟长辈,她的脚同样不能下地走路,得有人背着……”
就在她长篇大论的时候,池巧直接打断她。
“亲家奶奶这话不对!王湾里有没有这个规矩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们家有这规矩。
大家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你这一开口就是六钱,是准备抢钱吗?
怎么着,最近在这日子过得舒服了,就有心思想些有的没的?
之前我说的话,莫不是您老人家年龄大了健忘,才两天工夫就全都忘光了?
这门亲事,你们要是不愿意,那趁早说,不过现在也不算迟。
现在劳烦你们把三两聘礼还来,另外再把我们送过来的东西,也归来。
这些东西,不说这段时间帮衬你们送过来的那些,咱只算布料。
这布料有给巧芽做嫁衣的,也有给你们做过年新衣的。
这银子,也麻烦你折算一下还来。
再有就是,你们住在这炭山宅子的租金。
之前给你们住,那是因为你们是阿庆未过门媳妇的娘家人,这宅子,我们是给未来亲家住的。
现在你们都不是了,那这赁钱,咱们必须得算清楚。”
池巧说到这,深深看了王老太一眼,意味深长道:
“老太太,外头现在到处都是遭灾的百姓,他们缺衣少食的。
我们只要随便给口吃的,再给件新衣,像阿庆这样模样俊,手脚又勤快的小伙子,多的是人嫁。
不说建州府如何,也不说周边的两个府邸如何,就咱安平县,估计都得排队让阿庆选。
老太太你不会以为,整个安平县就你们家巧芽一个待嫁姑娘吧?”
王老太没想到池巧这么干脆,还直接扬言不娶了。
她虽然没下过山,不知道外头的情况具体如何,但上山之前,他们在王湾里也是遭了几个灾的。
活了一把年纪的她,自然知道外头人的日子不好过。
灾年下的日子,她不是没经历过。
卖儿卖女都是轻的,人在没吃没喝又要活下去的时候,狠起来是连自己都卖。
所以都不用给什么新衣,只要出去说,愿意给他们做媳妇的,会管他们吃饱住暖。
那时,定然会有许多适合的姑娘,任由他们挑选。
想到这些,老太太抿着嘴,看向池庆。
“池庆,你伯娘说的话,也是你的意思?
你现在要跟我们家芽儿退亲,跟我们清算聘礼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