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64章 亡国学说

第64章 亡国学说

第64章 亡国学说 (第2/2页)

“我一直在海外,万里之遥的西方国家,年前刚回来。”
  
  “难怪……”赵贞吉释然,解释道,“王学纵有千般好,可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心即理。”
  
  李青颔首,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赵贞吉说道:“心学之中,人人都是圣人,人人皆可成圣。如此,便会在无形中造成一种现象,瓦解孔孟学术。而孔孟学术乃王朝基石,瓦解孔孟学术,便是瓦解皇权的约束力,谁最喜欢?地主商绅尔。基于此,他们非常热衷于推广心学,而且,他们所推广的心学,也不是真正的心学。只谈心即理,不谈致良知……”
  
  赵贞吉叹道:“虽然我非常推崇心学,但对昔年太上皇将心学定义为邪说之举,亦深表赞同。”
  
  李青打趣:“你不也在讲学?”
  
  “是啊……”赵贞吉有些无奈的说,“心学推不推广,最终,心学都会得到推广,我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推广正确的心学。”
  
  话到此处,他不免有些愤懑和悲观,叹息道:“得益于早年太上皇将心学定义为邪说,南京六部不敢明面上违背,故此,心学没能在最容易膨胀的江南扩散开来,可依我看来,维持不了太久,心学便会在江南发展壮大……”
  
  赵贞吉苦笑道:“侯爷问我心学可具备推广性,是想主动推广心学,对吧?”
  
  “嗯。”
  
  “可事实上,完全没必要,因为心学推不推广,最终都会推广。”赵贞吉叹道,“口子不开还好,一开……怕是一泻千里。”
  
  李青失笑道:“那你还讲学?”
  
  赵贞吉苦笑道:“侯爷,刚才我已说了……”
  
  赵贞吉突然一滞,问道:“侯爷的意思是堵不如疏、先下手为强?”
  
  不待李青回应,赵贞吉又摇头道:“不行的,打不过他们的,且不说地方官与地方乡绅的暧昧关系,真就是无条件站队朝廷,也万难与之抗衡。一县之地百姓几何?一县衙门官吏几何?如今工商业发达,犹以江南为甚,士绅商贾拥有大量的工人、佃户,在利益的驱使下……侯爷,有奶才是娘啊。”
  
  李青愈发欣赏起这个赵贞吉了。
  
  “你说的都对,你说的这些太上皇早早就考虑进去了,不过……”李青说道,“长远来看,推广心学仍是利大于弊。”
  
  赵贞吉连如日中天的严嵩都敢怒怼,自然也不会因李青的身份就放弃己见,当即道:
  
  “恕我直言,朝廷不宜推广。”
  
  “且听我说……”
  
  “侯爷先听我说。”赵贞吉有些激动。
  
  “……那你说。”
  
  赵贞吉深吸一口气,道:“心学本身旨在解放思想,可解放思想本身就是大祸患,莫说时下的大明,便是大明再发展数百年,朝廷也不能以官方的名义推广心学。不是说心学不好,而是推广心学需要的条件太苛刻了。”
  
  李青不急着发表己见,很有耐性的问:“说来听听。”
  
  “首先是丰衣足食,这个条件大明远没有达到,如今只是绝大多数百姓不挨饿了,与丰衣足食差了太远太远。”
  
  “其次是安居乐业,这个条件大明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纵是大明再稳中求进地发展数百年,百姓能安定而愉悦的生活和劳动吗?”
  
  赵贞吉说道:“中庸有云:百姓日用而不自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心学便是如此。又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心学亦然。”
  
  “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后荣辱。”赵贞吉叹道,“物欲无法满足,如何心即理,如何致良知,如何知行合一?”
  
  “我能读懂心学,是因为我的物欲满足了,我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了,可那些劳作只为生存的百姓呢?心学注定只会沦为功利性的唯心学说。”
  
  似是唯恐李青不当回事,赵贞吉又着重道了句:“心学只会成为亡国之学!”
  
  赵贞吉感叹道:“阳明子晚年为何又着重重提理学、儒学?不外乎如此。不是心学不好,而是心学太超前了,超前了上千年,它不属于这个时代……”
  
  李青目光柔和,轻轻道:“若小云泉下有知门生如此,当大慰也。”
  
  赵贞吉怔然。
  
  这才想起永青侯与阳明子交情莫逆。
  
  作为推崇心学之人,对王阳明的生平岂能不了解?
  
  自然包括‘王云’这个幼名。
  
  赵贞吉忙说道:“侯爷既与阳明先生是知己,更要谨慎才是。”
  
  李青失笑摇头。
  
  “为何?”
  
  “推广心学从不是为了推广心学。”李青说。
  
  赵贞吉凝重道:“可朝廷以官方的名义推广心学,只会误国害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