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72章 六经注我

第172章 六经注我

第172章 六经注我 (第1/2页)

“知行合一是心学,心外无物是心学,致良知亦是心学……可心学中的‘心’究竟是什么?这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赵贞吉叹道:“正如,道家没办法告诉我们什么才是‘道’,佛家没办法为我们描述‘如来’的相。”
  
  “可就真的什么都没说吗?”
  
  “并不是!”
  
  “比如说:道家说‘道’不可名状,这本身就是一种引导。再比如说:道家说‘一’可以是‘道’,‘二’可以是‘道’,‘三’可以是‘道’,‘万物’可以是‘道’,这亦是一种引导……”
  
  “比如说:佛家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引导?”
  
  “‘道’是什么,‘如来’是什么,道佛两家没有、也没办法直白的告诉我们,可却给我们指引了一条路,只不过,这需要我们自己去悟‘道’,去见‘如来’。”
  
  赵贞吉朗声说道:“诸位同学,请问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太尖锐,没有人愿意回答。
  
  赵贞吉也不勉强,自己给出答案:“是为明理,是为金榜题名,是为光耀门楣,是为达官厚禄,是为忠君报国,是为天下苍生……”
  
  “可读书等于明理,等于金榜题名,等于光耀门楣……?”
  
  赵贞吉说道:“你不参‘道’,如何得‘道’?你不见诸相非相,如何见‘如来’?”
  
  “再比如说:同样是‘道’不可名状。老子这样说,是因为他得‘道’了,悟‘道’了;你我这样说,则是因为没得‘道’,没悟‘道’。”
  
  “老子这样说,你我也这样说,等同于你我与老子处在一个境界?”
  
  “再拿‘知行合一’来说,诸位同学,你们真的自认为你们的‘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处在同一个境界?”
  
  赵贞吉吁了口气,难得自傲一把,说道:“同样一座山,你看到的是山,我看到的也是山,我们看到的都是山,可我们看到的山真的一样吗?”
  
  “世间未有知而不行者,还学什么心学;‘道’都不可名状,还悟什么‘道’;读书不等于金榜题名,还读什么书……”
  
  赵贞吉轻轻叹息,继而高声问道:“同学们,这对吗?”
  
  一众学子脸上火辣辣的烫,这次,无一人去做刺头……
  
  赵贞吉舒了口气,语气重又温和下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何知行本为一体,还要再分开讲述?”
  
  “正是为了让学而不思之人去思,思而不学之人去学。”
  
  “同学们!”赵贞吉突然加大音量。
  
  众监生学子,本能地抬起头,看向他。
  
  “不要神话王阳明,阳明是阳明,你我是你我,我们学的不是王阳明,我只是在学心学。”赵贞吉说道,“同时,也不要过于追捧心学,因为我们虽然在学心学,可也在学孔孟儒学,学程朱理学,学禅宗……”
  
  众学子愕然。
  
  “心学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大学问,甚至它都不算是真正创新的学说,还有就是……”赵贞吉认真道,“心学不是阳明先生创造的,只是阳明先生发现的。”
  
  “诸位同学,你们有无发现,道家的修行,佛家的破相,心学的致良知,理学的格物致知……似乎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它就是它!”
  
  “修行是一条路,破相是一条路,致良知是一条路,格物致知也是一条路……这条路,亦可称之为人生路,我们的人生路,只能我们自己走,圣人也没办法代替我们走,圣人只能指点一二,触及它,打开它的方式有许多,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能人异士提供更多条‘路’,供世人选择,或许这其中,就有你们……”
  
  赵贞吉做了个深呼吸,含笑道:“心学到此结束,诸位若还想学心学……就该事上练了。”
  
  言罢,深深一揖,说道:“还请诸位将今日之讲学,传达与众同学。”
  
  众学子忙也还礼,默然点头。
  
  好一会儿,赵贞吉直起身,说道:“赵某人不是什么圣人,可也有些人生感悟送给诸位同学——
  
  路不只一条,心学走不通,没关系,可以走理学,理学不同,亦无妨,走儒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昔年,王阳明科举不第,曾言: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想说,莫以学不会心学为耻,当以学不会心学而懊恼为耻。”
  
  赵贞吉长长呼出一口气,人也神清气爽,哈哈笑道:“这心学学不会?那便不学!不要觉得失去了一座宝藏,只不过是心学这把钥匙,打不开你人生的宝藏,大可换一把钥匙试试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