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破题 (第2/2页)
升华主题,写一犁春雨带来万顷田野的芬芳。(“一犁春雨万畴香。”)。
平仄无误,对仗工整,意象朴实生动,情感也相对积极。
虽无惊人之语,却也挑不出毛病。王明远暗自点头,这几年像个“词汇囤积癖”的功夫没白费。
日影西斜,腰背早已酸痛难忍。
王明远强打精神,开始将草稿上的答案,一字一句,工工整整地誊抄到正式试卷上。
他写得极慢,力求每一个字的架构、每一笔的锋芒都无可挑剔。
这手苦练出的字,到时候就是最好的“加分项”。
正全神贯注地写着最后一道策论的收尾,一道阴影无声无息地笼罩了他的考卷。
王明远毫无察觉,笔尖依旧沉稳地划过纸面。
那人就停在他的号舍外,目光先是落在那力透纸背、筋骨开张的字迹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手字,沉稳中见飘逸,规矩里藏锋芒,绝非一般蒙童所能有,倒像是浸淫数十年的大家手笔。
他不由得驻足细看。
目光上移,掠过那字迹,落在策论的答案上。“鱼鳞册定分”、“乡约公断”、“速审儆尤”……
条理清晰,切中时弊,既有古法渊源,又显务实新意。
县令刘大人瘦削黝黑的脸上,那份惯常的严肃审视,渐渐被专注和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取代。
他看得入了神。
王明远抄完这页的最后一个字,轻轻吁了口气,搁下笔,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
头一抬,猛然撞进一双近在咫尺、探究深沉的眼睛里!
“啊!”他吓得魂飞魄散,手一抖,饱蘸墨汁的笔尖差点就戳在刚誊好的卷子上!
心脏狂跳,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刘县令显然也没料到会吓到他,脸上掠过一丝极淡的尴尬,随即恢复平静。
他什么也没说,只对着王明远微微颔首,目光在他那张犹带稚气却已显沉静的脸上停留一瞬,便转身,负着手,踱向下一个号舍。
王明远捂着狂跳的心口,好一会儿才缓过气。
被领导“死亡凝视”的压迫感,古今皆然!
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重新拿起笔,更加小心地继续后续的誊抄,字迹依旧稳如磐石。
答完后王明远看了下时间,离交卷还有段时间。
他又检查了一遍,核对是否有错漏。
主要也是因为县试不糊名,提前交卷若是被有心之人传出,难免被打上“不自谦”的标签,他便只能耐心等待考试结束。
等了没多久,远处便传来了沉闷的锣响。
“哐——!”
“时辰到!收卷!”
衙役们粗粝的呼喝声在考棚间响起,伴随着纸张翻动和零星的哀叹、啜泣声。
王明远端坐不动,直到衙役走到跟前,才双手将试卷平稳递上。
看着那承载了一天心血的卷子被收走,紧绷的弦骤然松开,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的疲惫。
腰像是断了,屁-股早已失去知觉,脚也麻得厉害。
想到府试、院试动辄数日的连场鏖战,他第一次无比清晰地认识到:科举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一副好身板,至关重要。
随着人流走出考舍,外面已是暮色四合。
冷风一吹,王明远打了个寒噤,却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那两个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张望的身影。
大哥像座铁塔一样,一眼便能看到,李茂则在他旁边焦急地挥手。
“明远!这边!”李茂的声音穿透嘈杂传来。
王明远挤过去,脸上不自觉地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咋样?累坏了吧?”王大牛一把接过弟弟的考篮,眼神里满是关切和期待。
“还成,大哥。”王明远声音也有些沙哑和疲惫。
“看着气色还行,定是考得不错!”李茂拍着他的肩膀,笑容满面,
“走!回客栈!我让张婶特意留了条肥鱼,给你炖汤补补!还有新蒸的枣糕!”
“对,多吃点!好好歇两天!”
王大牛也咧嘴笑了,那笑容憨厚而明亮,是这些天来少有的轻松。
王明远被两人簇拥着往回走,听着他们絮叨着准备的吃食,感受着那份毫无保留的关切。
身体的疲惫依旧沉重,心里却明媚了起来。
接下来,便是等待。
三日之后,县衙之前,放榜结果。
------
本文参考明代的县试,但明代县试一般要考好几场,分正场、复试等,为了保证效果和节奏,压缩为了一场,请各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