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雷厉风行的谢会长规划桃溪村 (第2/2页)
从两人最初给谢广福家翻地到盖竹楼再到现在建青砖庭院,他们每一次都在。
所以谢广福指使他们干活也是轻车熟路了,两人也逐渐习惯了谢广福雷厉风行的做事模式。
在谢广福的带领下,新成立的理事会成员和各路牵头人,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谢三河跟在师父身后,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知识和规划的力量,竟然可以如此迅速地改变一个村庄的精神面貌。
桃源村新购置的十六头壮牛和十六辆板车,如同十六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给桃源村带来了蓬勃的生气,但也带来了一个甜蜜的烦恼——没地方安置。
村里以前只有三头老牛,随便拴在树下就能凑合。
现在一下子多了十六头“精壮劳力”,总不能还让它们风餐露宿。
砖厂那边虽然有空置的仓库可以临时应急,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离村民居住区较远,管理不便。
谢长河作为具体管事人,立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揣着小本本,再次找到了谢里正。
“里正叔,咱们那十六头新牛,现在挤在砖厂的仓库里,不是个办法。”
谢长河开门见山:“牛棚得赶紧建起来,还得规划好停放板车的地方。另外,广福叔上次说的,要设一个专门赶集日接送乡亲的‘公交牛车’,车夫也得尽快定下来,方便大家出行。”
这些事若是放在三个月前,谢里正听到又要花钱搞建设,肯定得皱半天眉头,掰着手指头算半天账。
但今时不同往日,村里的公账因为砖厂和炭窑的销售,变得前所未有的充盈。
谢里正如今批起银子来,底气足了很多。
他捋着胡子,爽快地说:“长河啊,你说得对!牛是咱们村的重要家当,不能亏待了。牛棚要建,就建得结实点、宽敞点!你马上找广福,画个牛棚的草图和具体位置,剩下的那些,需要多少人工、材料,你算好了尽快报上来,我批条子!车夫的事也好办,就在村里招,要老实可靠、赶车技术好的,工钱就按……按每天四十文算,你看怎么样?”
谢长河连忙点头:“哎,好!里正叔,我这就去办!”
他一边应着,一边心里忍不住有些感慨地摇头苦笑。
这真是“村里富,办事易”啊!
想当初,村里想修条像样的路,汉子们辛辛苦苦干一天的三十文工钱都是咬牙应下的,现在建牛棚、招车夫这样的事,里正叔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同意了。
短短几个月,村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然而,这种“大气”仅限于村里的公共建设。
当涉及到私人事务时,谢里正立刻又变回了那个精打细算、严守规矩的里正。
打个比方,你要是问谢里正为什么迟迟不买青砖盖房子,那谢里正一定横眉怒目的怼你:
盖房子不要银子么?
那些人工,青砖,瓦片,石灰,石料、木材那样不要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