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燕王动作,暗中勾结 (第2/2页)
黑袍人沉默片刻,忽然从怀中抽出一卷图谱,摊在地上。
地图赫然是皇宫布局,标注精细到每处暗哨、轮值时辰、禁军换岗间隙。
燕王瞳孔一缩。
“这东西,你哪来的?”
“三年前,我就在宫里埋了钉子。”黑袍人声音低沉,“而你,至今连御前侍卫统领的名字都说不全。”
燕王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咬牙:“成交。首战如何动手?”
“先乱民心。”黑袍人冷笑,“边关无战事?那就造一场‘即将开战’的假象。让百姓抢粮、商铺歇业、百官惊惶。只要朝廷被迫暂停新政以‘安民’,你的机会就来了。”
“具体怎么操作?”
“我已经派人混入市井,散布军情,留下‘证据’。只需三日,全城皆知‘敌军将至’。届时,哪怕皇帝不信,也得为了稳定民心按下改革——这叫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燕王听得眼睛发亮,忍不住抚掌:“妙!此计一出,萧景珩纵有通天本事,也只能被民意裹挟!好,我即刻拨三万两白银作资费,另派两名心腹随你调度。”
两人击掌为誓,如同两个江湖骗子合伙开赌局。
同一时间,南陵侯府书房内。
阿箬正趴在桌上写写画画,把街头听到的每一句传言按时间、地点、说话人特征列成表格,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谣言传播链”示意图,箭头乱飞,像极了现代PPT里的流程图。
萧景珩站在她身后看了两眼,啧了一声:“你这图,比我当年大学小组作业还抽象。”
“重点是逻辑!”阿箬头也不抬,“你看,最早传话的是西市卖驴肉火烧的王五,他说他表哥在兵部当差;可我去查了,兵部压根没姓王的军官。接着是码头扛包的李二狗,说看见快马加急,结果那马屁股上烙的是商号印记——纯属胡扯。”
她抬头,眼里闪着光:“这不是自然发酵的恐慌,是有人定点投放、层层扩散。就跟撒网捕鱼似的,先撒饵,再收网。”
萧景珩点头:“饵是谣言,网是人心。他们想用百姓的慌,把我架在火上烤。”
他走到案前,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字:**燕、遗、乱**。
“燕王最近太安静了。”他低声说,“安静得不像他。再加上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前朝余孽’,两者要是没勾结,我名字倒过来写。”
阿箬凑过来看那三个字,忽然笑出声:“萧景珩倒过来念……‘黄了人景萧’?听着像哪家倒闭的酒楼。”
“闭嘴。”萧景珩把纸揉成团扔她脸上,“传令下去,所有暗线启动二级响应。我要知道接下来二十四时辰内,每一个提到‘打仗’的人长什么样、从哪儿来、跟谁说过话。”
“那你呢?”
“我去趟兵部。”他整了整衣领,“既然没人递战报,那就让我亲自问问,到底有没有人看见北狄铁骑踩着滑板鞋冲过来。”
阿箬跳起来拦住他:“等等!你现在去兵部,等于明摆着告诉幕后黑手——‘我盯上你们了’。万一他们立刻收手,咱们连尾巴都抓不住。”
萧景珩眯眼想了想,点头:“行,听你的。先放任谣言再飞一会儿,等鱼咬钩了,咱们再收网。”
他重新坐下,手指敲着桌面:“不过也不能干等着。你去找几个靠谱的说书先生,让他们在茶馆讲‘某世子临危不惧,独守京城’的故事——要夸张,要热血,最好加点‘主角光环护体,邪祟退散’的玄幻情节。”
阿箬一愣:“你是想……用故事对冲谣言?”
“对。”萧景珩咧嘴一笑,“老百姓爱听故事,不爱听真相。既然他们喜欢恐慌,那就给他们一个更带劲的英雄剧本。”
窗外,暮色渐浓,风卷着一片枯叶撞在窗棂上。
阿箬忽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世子,如果真是燕王和前朝遗族联手……下一步,他们会不会直接动手?”
萧景珩望着外头渐渐昏沉的天色,缓缓道:“不会那么快。他们现在要的不是刺杀,不是政变,而是——”
他顿了顿,吐出两个字:
“节奏。”
就在这时,门外亲卫匆匆来报:
“西市出现三具流浪汉尸体,怀里都揣着写着‘救国捐’的木牌,胸口刻着一个血字——”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