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圣心大悦,千里之外定储君 (第1/2页)
北伐前线,中军大帐。
帅案之后,燕王朱棣身披重甲,正凝神注视着巨大的沙盘,目光锐利如鹰,审慎地审视着整个战局。
帐内,几名核心将领和谋士肃立一旁,气氛凝重。
建文帝的南军主力已然集结完毕,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即将爆发。
就在此时,一名传令兵手持火漆封口的信筒,快步进入帐内:“报,王爷,北平八百里加急!”
朱棣眉头微微一挑,接过信筒,看到上面熟悉的、属于王妃徐氏的印记。
他那张素来冷峻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一丝柔和之色。
他拆开信封,快速浏览起来,帐内众人皆屏住呼吸,不敢发出声响。
他们看到,燕王殿下的表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从最初的平静,到微微的惊讶,再到难以掩饰的欣慰,最后,竟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好一个力挽狂澜!”
朱棣猛地一拍桌案,笑声雄浑有力,震得整个大帐嗡嗡作响:“本王的好儿子,总算是长大了!”
帐内众人面面相觑,皆不知发生何事,能让素来喜怒不形于色的燕王殿下,如此失态。
谋士之首,黑衣僧人道衍上前一步,双手合十问道:“王爷,可是北平传来了喜讯?”
“喜讯?这何止是喜讯,这是天大的喜讯!”
朱棣将信纸递给道衍,脸上的笑意仍未消退:“你们都看看,看看我那个只知舞刀弄枪的儿子,这次给本王送来了一份多大的厚礼!”
道衍接过信,快速浏览一遍,他那一向平静无波的脸上,也罕见地露出一丝惊讶之色。
信中,徐氏以饱含骄傲的笔触,详细描述了北平城遇刺、纵火。
以及朱高煦如何在危难之际,揪出潜伏多年的,南朝奸细头目钱谦的全过程。
信的末尾,更是毫不吝啬地夸赞朱高煦有勇有谋,颇具君王风范。
当帐内所有将领谋士传阅完这封信后,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高阳王殿下此次,当真是立下了奇功!”
“是啊,能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精准找出内奸,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非凡的智慧和手段!”
“我一直以为高阳王殿下只是在沙场勇猛,没想到在权谋方面,也已然有了长足的进步!”
众人纷纷开口,赞不绝口。
他们都清楚,稳固后方、铲除内奸,对于前线战事至关重要。
朱高煦此举,无异于给朱棣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朱棣听着众人的赞叹,心中颇为受用,但他更清楚自己儿子的品性。
单凭他自己,绝不可能做得如此周全,堪称完美。
那个在文会上写出千古绝唱,又在梅园舍身救主的朱岩,他的身影在朱棣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高煦身边,有高人相助啊。”朱棣心中暗自思忖,但脸上却不动声色。
不管过程如何,结果是好的。
高煦能听得进劝告,能用对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长!
朱棣的目光再次落在沙盘之上,眼神变得深邃而凝重。
他有两个儿子。
长子朱高炽,仁厚有余,深得文官之心,但身体肥胖,性格偏软,守成尚可,开创不足。
次子朱高煦,勇武过人,与自己最为相像,战功赫赫,但性情暴躁,头脑简单,此前一直难堪大任。
这是他心中最为纠结之处。
而如今,朱高煦的表现,让他看到了新的可能。
如果,这个最像自己的儿子,补上了权谋和心智方面的短板,那他无疑将成为自己最理想的继承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