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重归乖戾,岂非朝廷之失? (第2/2页)
“陛下,臣,褚遂良,有本奏。”
众人的目光,瞬间汇聚到这位以书法、学识和刚直著称的人身上。
昨日,在接到太子欲举荐李素立的风声后,褚遂良于友人私邸中,曾明确表示过反对。
许多人都知道他的态度,此刻见他出列,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给太子的困境,再添上一块沉重的砝码。
连御座上的李世民,目光也微微闪动了一下,等待着这位近臣的发言。
李承乾的心更是沉了下去。
然而,褚遂良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知情者愕然。
他手持玉笏,声音洪亮。
“臣以为,太子殿下举荐李素立,正是老成谋国之举,恰逢其时!”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连一直垂着眼睑的长孙无忌,也微微抬了抬眼。
褚遂良无视周围的反应。
“方才诸公所言,多着眼于李素立才具是否足够卓绝。然,诸公可曾细思,西州当下,最需要何种官员?”
他自问自答,目光扫过刚才发言反对的几人。
“是需要一位锐意进取,大刀阔斧,却可能因不谙边情而激起变故的干吏?还是需要一位如李素立这般,性情稳慎,忠于王事,能谨守朝廷法度,一步步落实朝廷方略的守成之臣?”
他语速加快,带着论辩的力量。
“西州新附,民心如同新孵之雏,惊疑未定。此时,稳定压倒一切!”
“李素立或许无惊世之才,然其宗室身份,便是陛下仁德、朝廷信任之象征,可安当地酋首、百姓之心。”
“其稳重性格,可保政令平稳过渡,不生枝节。此正是持重之真义!”
“太子殿下能见人所未见,弃虚名而求实效,此非为国举贤之明,何为明?”
他最后转向御座,深深一揖,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激越。
“陛下!太子殿下初涉政务,便能如此洞察时弊,抛开个人好恶,以国事为重,举荐合适人选,朝廷之福!
“臣,恳请陛下,俯允太子所请,授李素立西州黜陟使一职,以彰殿下之明,以定西州之心!”
褚遂良这番话,如同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生的湖面,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支持太子的东宫属官们,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出声附和褚遂良。
“褚侍郎所言极是!稳定确是西州当前第一要务!”
“太子殿下明鉴万里!”
而反对的一方,尤其是崔仁师等人,则立刻出言反驳。
“褚侍郎此言差矣!稳慎并非无能之托词!西州开发,千头万绪,非能吏不可为!”
“宗室身份固然可安一时之心,然若才能不济,治下混乱,反损朝廷威信!”
“太子殿下之心可嘉,然举荐之实,关乎国事,岂能因心而废实?”
朝堂之上,顿时吵成一片。
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声浪此起彼伏。
然而,仔细看去,出列明确支持太子和褚遂良的,依旧寥寥无几。
除了几位东宫属官,便只有少数几位与宗室关系密切或素来秉持正统的官员。
大部分臣工,或沉默观望,或眼神交流,他们的目光更多是落在面无表情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身上。
看到这两位重臣并未因褚遂良的激烈言辞而有任何表示,许多人便依旧保持着沉默,或继续站在反对的阵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