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88章 好!好!真是大快人心!

第88章 好!好!真是大快人心!

第88章 好!好!真是大快人心! (第1/2页)

太极宫内,李世民独自立于两仪殿东侧的朱漆槛窗前。
  
  午后日光透过窗棂,映亮御案前漫地的金砖。
  
  两个时辰前太极殿朝会的余波,仍在帝王胸中盘桓。
  
  李勣的直接反对、长孙无忌捋须谏言、房玄龄垂目陈情、崔仁师持笏力辩、众臣借李素立“才具平庸”“不通军务”之由,将太子举荐逼至绝境的场面。
  
  此刻在李世民脑中清晰复现。
  
  朝会时李承乾的反应超出预料。
  
  高明除初闻李勣谏言时表情有所变化,余下时辰皆垂目静立,连最终“暂且搁置”的旨意落下时,也只是依制躬身,未泄半分情绪。
  
  这般沉静不该属于高明。
  
  储君该学会隐忍,但隐忍之下暗涌的机锋更令人警惕。
  
  他刻意搁置任命,既保全东宫颜面,亦将难题掷回——要看看高明如何破局。
  
  “陛下。”内侍监王德躬身入殿,“魏国公呈急疏。”
  
  李世民接过奏本。
  
  魏征的奏疏,旗帜鲜明地支持太子李承乾举荐李素立!
  
  其言辞之犀利,逻辑之严密,立场之坚定,远超褚遂良的辩护。
  
  魏征并未过多纠缠于李素立个人才能的细节,而是直指问题的核心——储君权威与朝廷纲常。
  
  他在奏疏中写道,太子监国听政,乃陛下钦定,是培养储君、稳固国本之要策。
  
  既然赋予其参政之权,就当尊重其举荐之责。
  
  若因朝臣议论纷纷便轻易否决储君深思熟虑后提出的人选,则监国听政之制形同虚设,储君威信何存?
  
  长此以往,谁敢为太子尽心谋划,太子又如何能历练成长?
  
  对于李素立,魏征承认其并非开拓型猛将干吏,但他强调,西州当前首要任务并非急功近利的开拓,而是“稳人心、立规矩、固根基”。
  
  李素立“性情稳慎、恪守礼法、忠于王事”,正是执行此阶段任务的最佳人选。
  
  其宗室身份更能彰显朝廷对西州的重视与信任,有利于安抚新附之民。
  
  反之,若派一锐意进取却可能操切行事者,恐生变乱。
  
  奏疏最后,魏征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朝中某些反对之声,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夹杂私心。
  
  或为维护本部利益,或为迎合他方势力,其行径是在损害储君权威,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他恳请陛下圣心独断,维护太子应有的权责,准其所请,以安东宫之心,以正朝廷之风。
  
  看完奏疏,李世民久久不语。
  
  魏征的话,像一把重锤,敲在了他心中某个敏感的位置。
  
  他不得不承认,魏征的担忧有道理。
  
  他一方面希望太子成长,另一方面却又在太子初次重要举荐时,因朝议压力而轻易搁置,这确实可能向朝臣传递出错误的信号,削弱太子的权威。
  
  是否……自己对这个儿子,还是助力太少,考验太多?
  
  魏征这份毫不避嫌、直抒胸臆的奏章,让他原本因“搁置”而略显倾向的天平,再次产生了微妙的摇摆。
  
  ……
  
  东宫。
  
  李承乾独自坐在显德殿内。
  
  右手的指关节还在隐隐作痛,那是先前砸在柱子上的痕迹。
  
  可此刻,那股灼烧肺腑的怒火,奇异般地冷却了下来。
  
  他不再去想那些臣子们或倨傲或冷漠的脸,也不再反复咀嚼那份被当众“搁置”的屈辱。
  
  李逸尘的声音仿佛在他耳边响起,冰冷而清晰:“殿下,博弈之道,在于看清格局,计算得失,而非意气用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