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烽火连营 (第2/2页)
“还有邓州,听说宋军正在猛攻邓州城,蒙古人节节败退!”
黄蓉心中一喜,果然是宋军打了胜仗!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孟之继,但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她转身看向重阳宫,决定进去告诉郭靖这个喜讯,也好让他安心。
走进重阳宫,正看到郭靖和丘处机站在大殿前说话。黄蓉快步上前:“靖哥哥,好消息!蔡州的蒙古粮仓被烧了,邓州也在被猛攻当中!”
郭靖又惊又喜:“真的?是谁打的这仗?”
“是京湖那边的兵马,……”黄蓉话未说完,就看到郭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定是孟珙老将军的部队!”郭靖笑道,“孟老将军用兵如神,果然没让人失望!”
黄蓉心中却微微一动,姓孟的将军……难道真的是孟之继?她抬头望向蔡州方向的火光,心中那份莫名的牵挂,似乎又深了几分。
蔡州粮仓的火光烧红了半个夜空,连百里之外的邓州城,都能看到那片跳动的烈焰。邓州守将帖舍儿站在城头,望着西北方向的火光,手中的弯刀几乎要被他攥断。粮仓被烧的消息如同惊雷,在守军之中炸开,原本就因连日作战而疲惫的士兵,此刻更是人心惶惶。
“将军,要不要再派人去催援军?”副将哈剌不米颤声问道。他刚从西门回来,那里的守军已经开始私下议论,说蔡州粮仓没了,大军断了粮草,这邓州城怕是守不住了。
帖舍儿狠狠瞪了他一眼:“催?催什么?四川来的援军被堵在西门外,连城门都靠近不了!现在能指望的,只有我们自己!”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慌乱,“传我命令,紧闭四门,加强城防,谁敢妄议弃城,斩立决!”
哈剌不米领命而去,可他转身时那犹豫的神色,却像一根刺,扎在帖舍儿心上。他知道,士气一旦垮了,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敌人的攻势。
城南的旷野上,孟之继勒住马缰,望着邓州城头慌乱的人影,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大用,看来蔡州的火,烧到他们心里去了。”
王大用抚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之继,你这招釜底抽薪,实在高明!蒙古人没了粮草,就像没了牙齿的老虎,不足为惧!”他举起手中的长枪,“末将请求主攻南门!”
“好!”孟之继点头,“大用,你率随州兵马攻南门,我带蛮龙军主力攻东门,我们两面夹击,让他们顾此失彼!”他看向身旁的蛮族将领木昂,“木昂,西门就交给你了。四川来的援军先头部队虽被暂时挡住,但他们兵力不少,你务必守住,不能让他们靠近城门半步!”
几番大战下来,足见木昂性子剽悍,作战勇猛。他抱拳应道:“将军放心!有我木昂在,西门就是一道铁闸,蒙古人休想跨过一步!”说罢,他转身翻身上马,带着一万蛮龙军疾驰向西门,身后扬起的尘土,在朝阳下如一条黄龙。
孟之继与王大用对视一眼,同时拔出兵器。“进攻!”
随着一声令下,南门与东门同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王大用的随州兵马推着攻城车,向着南门发起猛攻,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城头;孟之继则亲率蛮龙军,架起云梯,如潮水般涌向东门,蛮族将士的呐喊声夹杂着弯刀劈砍木头的脆响,汇成一曲惨烈的战歌。
帖舍儿在城头来回奔走,指挥士兵抵抗。南门的攻势刚被暂时击退,东门又传来告急,说蛮龙军已经爬上城墙,正在与守军厮杀。他急得双眼赤红,亲自提着弯刀冲向东门,砍倒两名爬上城头的蛮族士兵,却挡不住越来越多的宋军涌上城墙。
“杀!”孟之继第一个登上城头,长刀横扫,将迎面而来的蒙古兵斩为两段。他身后的蛮龙军将士如虎入羊群,凭借着悍不畏死的劲头,在城头上撕开一道口子,不断扩大战果。
帖舍儿见状,知道东门已守不住,连忙下令撤退,退守城内街巷。他想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与宋军展开巷战,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可他没想到,孟之继早已料到他的打算。“桑杰,带三千人守住东门,防止蒙古人反扑!其余人跟我来!”孟之继一马当先,冲下城墙,向着邓州城中心杀去。
邓州城内的街巷狭窄曲折,蒙古军依托房屋顽抗,不时从屋顶或巷角射出冷箭。蛮龙军将士却毫不畏惧,他们本就熟悉山林间的缠斗,此刻在街巷中作战,更是如鱼得水。有的爬上屋顶,居高临下射杀敌人;有的则直接撞开房门,与屋内的蒙古兵近身搏杀。
孟之继策马穿行在街巷中,目光锐利如鹰,总能找到蒙古军防守的薄弱点。他看到一处十字路口有蒙古兵架设盾牌,阻挡宋军前进,立刻从腰间摘下几枚流星镖,运起内力掷出。流星镖穿透盾牌的缝隙,正中后面几名蒙古兵的咽喉,盾牌阵顿时出现缺口。
“冲!”孟之继一声令下,蛮龙军将士如潮水般涌入缺口,与蒙古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与此同时,南门的王大用也已攻破城门,率军杀进城内。两支宋军如同两把利刃,在邓州城内纵横切割,不断压缩蒙古军的活动空间。
帖舍儿退守到州衙附近,身边只剩下不到三千残兵。他靠在一根柱子上,大口喘着气,看着周围惶恐不安的士兵,心中一片绝望。西门的援军迟迟不到,城内的宋军却越来越多,他知道,邓州城已经守不住了。
“将军,我们投降吧!”哈剌不米带着哭腔劝道,“再打下去,我们都会死在这里!”
帖舍儿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投降?我们是大蒙古国的勇士,只有战死的蒙古人,没有投降的蒙古人!”他举起弯刀,“跟我杀出去,就算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
说罢,他带着残兵向着巷口冲去,却迎面撞上了孟之继率领的蛮龙军。
“帖舍儿,束手就擒吧!”孟之继勒住马缰,长枪指着对方,“邓州已破,你再抵抗,只是徒劳。”
帖舍儿眼中闪过一丝疯狂:“小娃娃,我听说过你,休要得意!我大蒙古国的铁骑很快就会踏平你们的土地,到时候,定要将你碎尸万段!”他嘶吼着冲上前,弯刀带着风声劈向孟之继。
孟之继冷哼一声,不闪不避,长枪迎上。“当”的一声巨响,两刀相交,帖舍儿只觉得手臂发麻,弯刀险些脱手。他心中大惊,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宋军将领,力气竟如此之大。
孟之继得势不饶人,长枪如狂风暴雨般劈下,招招致命。帖木儿奋力抵挡,却渐渐不支,身上很快添了数道伤口。
“将军!”哈剌不米想上前相助,却被蛮龙军士兵缠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帖舍儿被孟之继的长枪逼得连连后退。
“噗嗤”一声,孟之继的长枪刺穿了帖木儿的胸膛。帖木儿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胸口的枪尖,又抬头看向孟之继,眼中充满了不甘,最终轰然倒地。
哈剌见主将战死,顿时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扔掉弯刀,跪地投降。残余的蒙古兵见状,也纷纷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巷战渐渐平息,邓州城内一片狼藉。房屋倒塌,尸体遍地,鲜血染红了青石板路,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孟之继站在州衙门前,望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丝沉重。
王大用走上前来,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之继,邓州城已被我们拿下!蒙古守军除了战死的,其余全部投降!”
孟之继站在邓州城头,望着城内厮杀的身影,又看向蔡州方向渐渐熄灭的火光,心中一片平静。烧毁蔡州粮仓,拿下邓州城,不仅挫败了蒙古人绕道京湖的计划,更能牵制四川的蒙军分兵回援,为重庆的守军争取时间。义父的“东西策应”战略,终于在他这里落到了实处。
“将军,邓州守军已拿下!”木昂奔上城头,脸上带着血污,却难掩兴奋。
“好。”孟之继点头,“派人向江陵报捷,告诉义父,邓州、蔡州皆在我手,蒙古人绕道之谋已破。另外,传令下去,善待百姓,不得烧杀抢掠。”
“是!”
夕阳西下,将邓州城染成一片金色。孟之继站在城头,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心中清楚,这只是一场胜利,不是结束。蒙古人的主力还在四川,京湖的防线依旧面临压力,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他不怕。因为他知道,身后有七万忠顺军的坚守,有义父的运筹帷幄,有无数像王大用、木昂这样的将士并肩作战,更有千千万万期盼和平的百姓。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守住这片土地。
晚风吹过城头,带着硝烟的气息,却也带着一丝胜利的甘甜。孟之继握紧手中的长刀,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下一场仗,无论在哪里,他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