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 第49章:帝国金库与西域都护

第49章:帝国金库与西域都护

第49章:帝国金库与西域都护 (第1/2页)

宣威城的繁华,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沿着丝绸之路向东西两个方向扩散。来自关中、河西的丝绸、瓷器、漆器,与西域乃至更远方的玉石、香料、骏马、奇珍异兽,在这座新兴的边陲重镇交汇、交易。市集的规模一扩再扩,四方馆内常驻的异国商人越来越多,连带着酒肆、旅店、货栈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然而,表面的繁荣之下,李默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迫切的问题:财政。
  
  安西郡初立,百业待兴。筑城、屯田、修路、养军、维持对归附部落的赏赐和救济……每一项都需要海量的钱粮投入。虽然朝廷有拨付,河西诸郡有协济,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且难以满足安西郡飞速发展的需求。仅仅依靠传统的田赋和有限的朝廷拨款,安西郡将永远是个需要“输血”的边疆负担,而非帝国期待的“战略支点”和“财富源泉”。
  
  必须建立安西郡自身的、可持续的财政造血能力。而眼前川流不息的商队,就是最现成的“金矿”。
  
  李默召集了郡丞、主簿、以及新设立的“市舶司”(负责管理市场与商税)的官员,进行了一次关乎安西郡未来命脉的会议。
  
  “诸位,商路已通,货殖繁盛,此乃天赐我安西以自养之机。”李默开门见山,“然,观今日之市易,多为民间自发,零散无序,税额微薄,且易生纠纷。长此以往,于我郡财政,无异于杯水车薪。”
  
  “郡守大人明鉴。”市舶司令,一位原工曹府出身、精于计算的吏员躬身道,“如今商税,主要依秦律征收‘市租’,按交易额比例抽取,然西域胡商多行以物易物,价值难以精确估量,征收颇为困难,且易生贪腐。加之商队往来路线不定,多有私下交易,逃避税赋者。”
  
  “故此,需立新规,建新制!”李默斩钉截铁,“其核心,在于‘规范管理’与‘创造稳定税源’!”
  
  他提出了几条开创性的举措:
  
  第一,设立“安西官营贸易榷场”。
  
  在宣威城内划定专门区域,建立大型、规范的官方交易市场。市场内设立标准度量衡器(由工曹府统一制造校准),提供公平的货物估价服务,并由市舶司官吏现场监督交易、征收税款。鼓励大宗交易进入榷场进行,给予一定的税率优惠和政策便利(如优先提供仓储、安保服务)。同时,安西郡府自身也组建官营商队,直接参与利润最丰厚的大宗商品(如丝绸、茶叶)贸易,获取直接收益。
  
  第二,推行“商引”制度。
  
  所有欲在安西郡境内(包括河西至西域路段)进行长途贩运的商队,无论秦胡,均需至市舶司登记,领取“商引”(类似许可证)。商引上注明商队规模、主要货物、行进路线、有效期限等。凭此商引,可在沿途官设驿站获得补给、住宿和安全保障(郡府派兵巡逻主要商路)。同时,商引也作为征收定额商业税的依据之一。无引经商者,一经查获,货物没收,并处以重罚。
  
  第三,开征“关税”与“护路捐”。
  
  在玉门关、阳关以及楼兰等关键通道节点,设立税卡,对出入境的商队征收较低的定额关税,象征帝国对商路的主权和管理权。同时,基于“受益者付费”原则,向使用官道的大型商队征收少量的“护路捐”,专项用于商路的维护、驿站的建设以及巡逻军队的开支。
  
  第四,垄断特定高利润商品。
  
  李默深知某些商品的战略价值。他下令,对西域迫切需求的茶叶、铁器(非兵器)以及中原珍视的和田美玉原石开采,尝试进行官营或授权专营,以此获取垄断性利润。
  
  第五,建立“安西钱庄”雏形。
  
  针对商旅携带大量金银不便,以及跨地域交易结算困难的问题,李默指示市舶司尝试推行一种官方信用凭证。商队可将金银存入郡府指定库房,换取标注金额的凭证,凭此凭证可在安西郡境内乃至未来的河西主要城市兑换金银或进行交易结算。这不仅能方便商旅,更能让郡府沉淀大量资金,用于周转和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