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釜底抽薪与格物之光 (第2/2页)
李默对他的要求很简单:忘记那些虚无缥缈的炼丹长生,专注于观察物质变化,记录现象,总结规律。
徐福倒也有几分痴性,带着几个助手,整日泡在充斥着各种奇怪气味的化学工坊里,摆弄着瓶瓶罐罐。他们按照李默指引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常见的矿物和植物。
一次偶然的事故,让他们有了惊人的发现。在尝试用海藻灰(富含碳酸钾)溶液与生石灰(氧化钙)反应时,由于操作不当,混合物溅到了旁边一块用来记录数据的、染了色的麻布上。助手慌忙擦拭,却发现被溅到的地方,颜色竟然变得异常鲜亮、牢固,用水也难以洗去!
徐福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现象,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一种利用海藻灰和生石灰反应生成的碱性溶液(氢氧化钾),对某些植物染料,尤其是靛蓝,有着极佳的固色效果。染出的蓝色,色泽纯正,不易褪色,远胜当时通用的媒染方法。
他将一小块用新法染出的、湛蓝如秋日天空的布帛,激动地呈送到李默面前。
“总院令!此色……此色坚牢无比!属下称之为‘安西蓝’!”徐福声音都在颤抖。对于一个曾经的方士而言,这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造化之功”,远比炼出一炉似是而非的“金丹”更让他激动。
李默抚摸着那块蓝布,手感细腻,颜色均匀深邃。他心中亦是震动。这看似微小的“固色剂”发现,其意义或许不亚于风力提水机!它直接关系到纺织这个帝国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若能推广,将极大提升布匹的质量和价值。
“好!好一个‘安西蓝’!”李默赞道,“徐博士,立刻将此法详细记录,量化配比,优化流程。格物总院,当为此法申请‘工格专利’!”
“工格专利?”徐福一愣。
“正是。”李默解释道,“凡于格物总院研制成功之新技术、新工艺,经审定确有价值,可由总院上报朝廷,授予其一定年限之专营之权,或向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所得收益,部分归发明者,部分充盈总院,以资后续研究。如此,方可激励更多人投身格物创新!”
这是李默早就想推行的制度,只是时机未到。如今借着“安西蓝”的东风,正好提出。
徐福闻言,激动得几乎要晕厥。这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方士,而是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发现,获得名望和实利!“属下……属下叩谢总院令!”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李默扶起他,勉励了几句。他知道,一个“安西蓝”,一个“工格专利”,足以在格物总院内部点燃更旺的火焰。
果然,消息传出,总院上下为之沸腾。无论是钻研机械的,还是研究农学的,都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和奔头。格物之光,不再仅仅是李默一个人擎着的火炬,开始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
李默将“安西蓝”的样品和“工格专利”的构想,连同风力提水机的试点进展,一并写成了简报,呈送始皇。
这一次,始皇的批复更快,也更明确:“‘安西蓝’甚佳,着少府监仿制,择优推行。‘工格专利’之议,准格物总院先行试行。李默用心办事,朕甚慰之。”
来自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再次肯定,如同给李默和格物总院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就在李默稍稍松了口气的时候,那名心腹校尉再次带来密报:流言并未因审计新规的争论而平息,反而出现了新的版本,隐隐将矛头指向了格物总院庞大的经费使用,以及李默“借格物之名,笼络人心,其志非小”。
李默放下密报,走到窗边,看着咸阳城外隐约的山峦轮廓。对手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狠。他们意识到在技术和制度上难以正面击败他,便开始攻击他最根本的立足点——忠诚。
他轻轻叩击着窗棂,眼神渐冷。看来,仅仅是防守和展现价值还不够。是时候,让西极探索使团带回的消息,以及那件他让格物总院秘密筹备已久的“礼物”,提前亮相了。
咸阳的这场博弈,是时候加入一些新的变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