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安禄山,一介胡儿,也配觊觎我家明珠! (第2/2页)
可即便是如此,这位淮南大长公主驸马,愣是活到老八十四,大周圣历二年,才薨逝洛阳。
他的后半生,还有那位淮南大长公主,当年可是让武后都异常头疼的。
若是将封言道的背景换成有韦家背景的韦谅……
一旦如此,就是李林甫也会感到头疼。
“聪明人啊,不做宰相,免了宰相的危机,又以驸马任职多地,根基稳固。”李林甫微微抬头,看向李岫道:“和你这个表弟,关系走的近些,将来为父不在了,你们兄弟也能相互扶持!”
“阿耶!”李岫猛然抬头,神色惊恐,看向坐在桌几之后,鬓角斑白的李林甫。
现在的李林甫已经六十岁了。
实际上,李林甫比李隆基还要大两岁,李隆基两年后过六十大寿,而李林甫,今年六月,就要六十了。
“不用担心,为父起码还能再支撑十年,十年之后,一切就要靠你自己了。”李林甫一声感慨,见李岫还要说些什么,他直接摆手道:“好了,去休息吧,为父过会也去休息。”
“是!”李岫无奈的拱手,说道:“儿告退,阿耶早些歇息。”
李林甫平静的点点头。
等到李岫离开书房,李林甫才微微闭上眼睛。
是啊,他已经六十了。
十年之后,皇帝还会让他坐在宰相位置上吗,皇帝可不是个顾念旧情的人。
皇帝呢,他自己又能撑几年。
李林甫收回乱七八糟的思绪,目光看向前方,不管怎么样,有了知进退的韦谅,他和东宫方面的关系能够缓和不少。
李林甫抬头。
人终究就靠自己。
太子不能指望,那么皇帝诸子当中,谁能代替太子呢?
起码寿王没有指望了。
难道要选庆王?
毕竟这才是皇帝真正的长子。
……
夜色之下,李岫习惯性的在府中四方走了一圈,最后才朝着自己院落而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青衣侍女托着托盘,从侧前方的院落中走了出来。
“少郎!”侍女停步,对着李岫俯身。
“这是?”李岫神色有些诧异。
“六娘刚刚吃了一碗莲子羹!”侍女躬身。
“这倒是很少见。”李岫摆摆手,然后侍女自去,他则转身进入了西院落之中。
中堂之内,李腾空手里握着一张纸,目光直直的盯着。
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背后响起:“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这诗作也普通啊!”
“是!”李腾空转身,平静的看着兄长道:“但看这诗是有些普通,但是联系上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一者去,一者来,潇洒肆意,翩翩自然,着实可有品味之处。”
李岫直直的盯着李腾空,问道:“六娘,你不会是对谅弟有什么想法吧,他和郡主的事情……”
“阿兄说什么呢?”李腾空没好气的白了李岫一眼,说道:“阿妹不过是觉得表兄有些意思罢了,仅此而已。”
李岫稍微松了口气,说道:“如此就好。”
李腾空笑笑,安静了下来。
李岫察觉到突然的寂静,看向自己的妹妹,认真的说道:“六娘,你心中若是真的有什么想法的话,一定要和阿兄讲,便是表弟,不说他现在还没有和郡主订婚,便是他认真已经和郡主订婚了,但只要没有拜天地,就永远有拆散的机会。”
“啊!”李腾空一愣,随即羞怒的说道:“阿兄说什么呢,没事就回去休息吧。”
“好吧,好吧。”李岫摆摆手,看着李腾空满意的笑笑,这才转身离开。
“吱呀”一声,李腾空关好房门。
转身走到了桌几前,看着桌几上的诗句,李腾空轻轻一笑。
脑海中却不由得浮现出了韦谅的模样。
神色平静,温和谦逊。
眼中却带着无限广阔的韦谅。
一个让人感到有些好奇的表兄。
仅此而已。
……
窗外,月光稀薄。
躺在床榻上,李腾空嘴角轻轻含笑。
不得不承认,表兄长的还是有些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