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出兵十五万,灭国突厥(冲三江,求追读) (第1/2页)
五月仲夏,天气终于热了起来。
但,雨水也多了起来。
距离韦谅入兵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倾盆大雨刚刚扫过整个长安,一匹快马便已经从金光门直接冲了进来,马上的骑士高声道:“大捷,大捷,陇右大捷,陇右节度使一战灭吐蕃五千骑兵,军报奏捷,大唐万年。”
驿马从长街中一冲而过。
长安百姓顿时沸腾了起来,忍不住的高呼:“大唐万年,圣人万年;大唐万年,圣人万年……”
自去年石堡城失陷之后,长安百姓的心中就总有一股莫名的压力。
如今,军报奏捷,一战灭敌五千,足够称一场大胜,足够让人心彻底的放松下来了。
驿马直接朝着兴庆宫而去。
兵部,听到消息的李暐立刻叫上韦谅:“走,进宫,带上东西,陛下该召见了。”
“喏!”韦谅神色一肃,稍微收拾,立刻跟着李暐离开了兵部,然后飞快骑马朝兴庆宫而去。
兵部的官员,是少有的能光明正大在太极宫骑马狂奔的官员。
……
兴庆宫,兴庆殿。
铜鹤独立,轻烟袅袅。
李林甫和牛仙客站在殿中,神色肃然的拱手。
丹陛之上,皇帝在缓慢的阅读捷报。
细腻,安静。
许久之后,李隆基合上奏本,递给一侧的高力士道:“布告全城,同时宣诏,陇右大捷,长安城大庆三日。”
“喏!”高力士肃然拱手,然后快步转身而下。
李林甫上前,认真拱手道:“恭贺陛下,陇右大胜,如今距离收回石堡城之日不远矣。”
李隆基抬头,有些惊讶的看向李林甫,随后他摇头道:“事情没那么容易,当年信安郡王能夺回石堡城,实际上是靠了突袭之力,如今想要再靠突袭已经没那么容易了,吐蕃人已经有了防备。”
“是!”李林甫神色肃然的拱手。
李隆基转过身,抬头问:“兵部的人来了没有。”
“臣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臣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韦谅。”李暐带着韦谅一起步入殿中,然后站立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隆基轻轻抬手,问道:“说说陇右的情况吧。”
“喏!”李暐上前半步,拱手道:“回陛下,今年三月,陇右节度府发现吐谷浑高原天寒远胜往年,疑似去年寒潮之害,比大唐还要更加严重,而春天本该是万物复苏之时,如此迁延,必然导致春粮不足,所以陇右猜测吐蕃必将发动攻势,以谋取粮食,所以守株待兔,一战而胜。”
李隆基点点头,看向李林甫和牛仙客道:“左相和右相可听清楚了?”
“是!”李林甫和牛仙客同时拱手。
李隆基侧身再度看向李暐道:“继续吧。”
“喏!”李暐拱手,说道:“今年春寒,预计粮食运送不足,所以陇右节度府奏请增屯田事,请陛下准许。”
说着,李暐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本递上。
韦谅站在李暐身后,眼神略带诧异的看着这一幕。
这些日子,韦谅一直在兵部职方司,李暐也一直到都在。
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崔明,去了西北,所以很多事情都堆在李暐一个人的身上。
韦谅在职方司虽然只负责自己的事情,但他在那里,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李暐也会顺手交给韦谅去处理,让韦谅对职方司越发的了解……
同时,韦谅确认李暐这些时日没有见过皇帝。
单看李暐手里的奏本,就知道这件事情他准备了很久。
看的出来,他和皇帝之间自有默契。
高力士走下丹陛,接过奏本,然后才转身返回御榻之上。
李隆基仔细的看了一遍,点点头道:“便如此吧。”
“是!”李暐拱手,然后后退一步。
李隆基侧身看向李林甫道:“右相,江南的粮食调运,你要多费些心思。”
“臣领旨!”李林甫面色认真的拱手,但低头之间,他已经在思索这里面的事情。
牛仙客虽然是兵部尚书,但实际上对于兵部诸事,他管的并不是很大。
其他人不管是侍郎卢奂,还是兵部司郎中达奚珣,又或者职方司郎中李暐,都是经常被皇帝单独召见的人。
所以,还是军中之事。
李林甫的心平静了下来。
李隆基的目光从李林甫身上收回,然后看向李暐道:“陇右的事情,兵部配合处置,吐蕃人在陇西被挡下,西突厥方面如何?”
李暐拱手道:“暂时还没有动静,不过经查,西突厥去年也是寒潮袭击,大雪纷飞,牲畜死亡无数,若是不加理会,恐怕会出事。”
李隆基侧身看向牛仙客,问道:“左相,你觉得该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