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初见李白,承蒙夸奖(求追读,求月票) (第1/2页)
秋雨连绵,整整下了一夜。
亲仁坊。
雨中长街,人影稀疏。
韦谅手里撑着竹伞,带着张镐,从府中走出。
今日李白抵达长安,但天公不作美,秋雨一夜,到如今依旧不息。
甚至今日,天气还冷了不少。
多少有些凄风苦雨的味道。
但今日,李白入长安。
门外,四名黑衣护卫已经等候在马车两侧。
韦禄上前道:“少郎,消息已经送到了南霁云的手里,他昨夜回去的极晚。”
“定是因为李太白的事情!”韦谅点点头,侧身看向张镐道:“走吧,我们也一起去看看,等李太白和南霁云的事处理完毕,我们一起回石楼台山。”
“是!”张镐颔首,神色严肃,他虽然明年还要参加科举,但对于军中的事情,也很是好奇。
他有种感觉,这些事情,对于他明年参加科考,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走。”韦谅迈步登上马车,就要前往春明门,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突兀的从后方传来:“阿兄,等等我,阿兄。”
韦谅脚步顿下,诧异的转头。
就见街巷深处,一名一身青蓝色长袍、体格壮硕的十岁少年,朝着他的方向快速的跑来。
是住在附近不远的同族族弟。
韦应物。
韦应物从不远处奔来,气喘吁吁,同时他的腰间还悬着一把木剑,左手也一直按在剑柄上。
细雨之中,衣服已经湿透了。
来到近前,韦应物缓下脚步,然后上前对着韦谅拱手道:“阿兄。”
韦谅看着韦应物,不解的问道:“八郎,你这是做什么?”
韦应物狡黠一笑,然后先一步迈上马车,掀开车帘,这才笑嘻嘻的看着韦谅道:“阿兄,听说李太白入京,你奉命去迎接,带八郎一个呗。”
“叔父呢?”韦谅忍不住的问道。
“阿耶上值去了。”韦应物有些得意的说道。
韦应物的父亲韦銮,是京兆府的司法参军,他的祖父韦令仪致仕前,是宗正少卿。
韦应物的曾祖父是武后时的宰相韦待价,他的高祖父是太宗朝的宰相韦挺。
韦待价的夫人,是文成公主的姐姐。
韦谅有些无奈,他自然知道韦应物日后的成就,但韦应物如今方才十岁,所以他也就没多想什么,但今日李白入京,一下子将这个小孩给炸了出来。
韦谅无奈的侧身看向韦禄,说道:“找个人去叔父府上说一声,就说八郎随我一起去迎李太白了,让家中放心,同时让他们送一套衣物来。”
“喏!”韦禄拱手,然后转身让人安排去了。
将韦应物拉进马车之中,韦谅让他将身上湿透的外衣脱下,然后才有些好笑的看向韦应物道:“八郎,不必如此急切,太白先生既然已入长安,日后见他的机会可多的是。”
“那可不一定。”韦应物笑笑的脸上带出一丝深思,摇头道:“八郎听他们说过,太白先生此番是被圣人召入的,说不定马上就会被授官,做官了,以后想见就不容易了。”
不是其他人想见李白不容易,是韦应物日后想见李白不容易。
“好吧,走。”韦谅有些好笑的摇头,目光不由得看向车帘之外。
马车前行,秋雨依旧。
……
韦谅站在春明门码头上,目光看向远处的渭水之上。
一艘三桅大船在秋雨中逐渐的朝着春明门而来。
船首两侧各有四名带着斗笠的护卫持刀护从。
李白,李白。
李白就在那艘大船上。
远远的,甚至能听到船上有风铃声在响。
安静辽远。
站在韦谅身体侧前的,是神色急切的驸马张垍。
张垍的另外一侧,是一身浅绿色官袍,身形并不高,但眉宇间带着一丝忧愁,难得欣喜的王维。
王维年初从殿中侍御史调任门下省左补阙。
今日李白抵京,王维也是奉命来迎,不过崔颢没来,想来是御史台有事。
之前韦谅和张垍、王维相见行礼,两人也并无多少太多说话的兴致,目光都紧紧的盯着渭水之上。
两侧数十名金吾卫持槊肃立。
后方的驿站上旌旗招展。
韦谅的目光平静的收回,然后继续看向前方。
皇帝令张垍来接李白,只是让接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
不过张垍是驸马都尉,又是卫尉寺卿,自然有自己的办法,调了不少人马过来。
韦谅是皇帝传令,让他来看着的。
其他的什么也没说。
韦谅的目光抬起,看向远处,密密麻麻的不知道多少文人士子手持雨伞,站在雨中,候迎李白入京。
张镐带着韦应物,和岑参和元载等人站在韦谅左侧后不远处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