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夜入大明宫(2/3,求追读求月票) (第2/2页)
徐宾无奈的拱手,他只是从八品上的兵部主事,在如今宫门落锁的时候,他根本进不了宫。
甚至哪怕宫门没有落锁,徐宾也得等通事舍人的通传,而在如今这个时候,只能找韦谅。
因为他知靖安事,有随时进宫面圣之权。
“也就是说,需要韦某现在进宫了。”韦谅看向大明宫方向,轻声道:“宫中落锁倒无妨,但陛下怕是已经歇息了。”
“未必一定要今晚见到陛下,让大将军知道也是一样的。”达奚珣摆摆手,说道:“不过,一定要让陛下在明日第一时间就知道此事,并且垂问。”
“知道了。”韦谅点头,说道:“下官这就进宫。”
“这是兵部值司令牌,持此,可从夹城进入大明宫,剩下的,就是韦郎的事情了。”达奚珣从身上将兵部值司令牌取出,递给韦谅。
“喏!”韦谅拱手接过,然后转身朝夹城奔去。
徐宾站在一侧,有些羡慕的看向韦谅的背影。
那值司令牌,达奚珣,从来没有要给他。
……
大明宫,夜色深沉。
高力士从宫门下走出,快步走向站在外面的薛畅和韦谅。
“见过大将军。”薛畅和韦谅同时拱手。
高力士直接摆手,问道:“奏本在哪里?”
“这里!”韦谅上前一步,将职方司员外郎崔明从西北传来的奏本递上,同时说道:“这是宵禁前刚刚送入长安的,另外,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原本在回长安的路上,在接到消息之后,已经立刻赶往西北,统帅诸军情事。”
高力士微微点头,神色稍微放松,打开奏本细细看了起来,片刻后,他看向韦谅问:“这件事情,眼下是否紧急到了需要圣人立刻批阅的地步?”
“没有!”韦谅拱手,说道:“相反,末将甚至认为,事情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反而抻一抻,对大局更好,毕竟现在,是西突厥更需要我们,当然,只是抻一抻,好处可以不给,但态度要好。”
“呵呵!”高力士不由得笑了起来,摆摆手道:“这种事情,不用你个小儿来教我等。”
“是!”韦谅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高力士更加忍不住的笑了起来,随即他神色一肃,说道:“既然如此,就缓一缓,圣人已经休息,就不要再打搅他了。至于你,今夜和薛中郎将,一起值守丹凤门吧。”
“末将领命。”韦谅肃然拱手,
“嗯!”高力士平静的点点头,看了薛畅一眼,然后转身返回紫宸宫门之内。
韦谅稍微松了口气,转身看向薛畅。
薛畅已经转身朝着丹凤门而去。
薛畅并不是个多话的人,他性情很沉稳。
这也是他被李隆基和高力士信重的原因所在。
有的时候,不要咋咋呼呼。
不关你的事情,做好哑巴就足够了。
韦谅跟着薛畅一起回到了丹凤门上。
程若水,薛曲,裴玄毅等人,都好奇的看着韦谅,韦谅很久没有在宫中值守了。
但是他的本职,依旧是千牛备身。
韦谅笑着的对众人点头,他的目光看向前方广阔无比的长安城夜色,神色不由得严肃了起来。
突厥的战事,随着这一条消息抵京,开始进入了新的局面。
寒潮之下,西突厥受损的不仅仅是一两个部落,是整个西突厥十姓部落,剩下的,只是损失轻重而已,但持续寒潮之下,局面就又不一样了。
韦谅虽然没穿绿衣金甲,但按刀在腰,眼神冷峻,笔直的在宫门处站了一夜。
……
黎明晨起,轻薄的晨光洒遍整个长安城。
朦胧中,一派金碧辉煌。
“吱呀”一声,紫宸门在晨辉中打了开来。
御辇缓缓的从宫门而出,一身赭黄色衮龙袍的皇帝李隆基,神色淡漠的坐在上面,目光抬起,看向整个宫门之外。
韦谅随众人一起下丹凤门,当御辇抵达身前的时候,他平静的跟在薛畅身后转身,按刀随行。
李隆基轻轻勾手,薛畅向左侧让开一步,韦谅肃然上前,靠在一侧,躬身道:“圣人!”
李隆基平静的点头,问:“西突厥有消息了?”
“是!”韦谅低身,说道:“西突厥大纛官都摩度率本部族民万人,到安西请求归降;另外,根据消息,还有数支部落有所动静,大体在三五万人左右,具体待查。”
李隆基眉头一挑,说道:“这就是你建议先抻一抻的原因。”
“是!”韦谅神色沉重,道:“安西粮草供给本就艰难,若再加上这三五万人,麻烦极大,所以,不如给那都摩度一点虚职,赐银印,告诉他朝中已在商量安置之事,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前,粮食以半数供给,毕竟虚职只是都摩度的,而不是整个族群的……当然,若有商人中间交易,那便不关大唐的事。”
李隆基心里默数,这一点省下的粮草,其实不在少数,但又在突厥人忍耐不了之前,给他们答复,中间又象征了大唐的重视。
“那么收编入军呢?”李隆基猛然抬头,他突然响起牛仙客写的奏本当中,韦谅最大的提议,就是趁机收编西突厥人进左右骁卫。
左右骁卫向来以忠诚大唐大外族骑兵为主,因为这些人不用土地安置,不受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影响。
韦谅抬头,低声道:“入了大唐军籍,一切自然以大唐军士对待,如此才更能让西突厥人,由衷臣服大唐,由衷臣服陛下!”
李隆基突然笑了,满意的点头。
韦谅轻轻躬身,眼底闪过一丝哀切。
其实在这个时候,最好的方略,是以最快的速度,将足够的,甚至超出的粮草送到突厥人的手里,展现大唐的财富和实力。
安西节度使的士卒,是整个大唐最精锐的。
这件事情,安西那边能做到最好。
但可惜,大唐钱粮不足,而韦谅刚才说的话,是皇帝李隆基最喜欢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