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真正的兵部,远不是韦谅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1/3,求月票) (第2/2页)
现在左相,是侍中李适之。
不管他兼不兼任兵部尚书,他都是左相。
“除了门下省正常的往来,其他的基本不问。”达奚珣摇头,然后说道:“毕竟左相不是兵部尚书,最关键的,是愚弟怀疑,圣人从来没有找左相问过兵部的事情。”
“看来,圣人心中对这个兵部尚书人选,是另有想法啊!”李彭年开口,问道:“如今西北的军情是怎么处置的?”
“西北所有的军情,全部都送到了清源县伯手里,由清源县伯主持,然后清源县伯直接奏禀圣人,圣人通过中书舍人送到兵部。”稍微停顿,说道:“李郎中也会送一份到兵部,不过没有清源县伯的快。”
“那岂不是说,清源县伯就是半个兵部尚书了?”李彭年轻声一语。
“像是没错,不过圣人说过,等左相理顺了门下省,会让他兼任兵部的。”达奚珣知道李彭年怎么想,他轻轻摇头。
“嗯!”李彭年不置可否,然后又问:“萧尚书也没有兼任御史大夫?”
“没!”达奚珣点头,说道:“现在的御史台以御史中丞杨慎矜领御史大夫事。”
“有意思!”李彭年轻笑一声,说道:“陛下这是在削弱各方的权力,又给各方一个甜头吃,但实际上的权力,全部都归属到了陛下一个人的身上,而将来,要么不动,要么都动。”
达奚珣眉头一挑,说道:“也就是说,将来一旦左相兼任兵部尚书,那么萧尚书会兼任御史大夫。”
“不一定,也能是杨中丞更进一步,成为御史大夫兼任刑部尚书。”李彭年轻轻摇头,说道:“也可能是其他人。”
“那么兵部侍郎呢,这期间,陛下会任新的兵部侍郎吗?”达奚珣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一旦皇帝任了新的兵部侍郎,那么短时间内,他达奚珣就没机会了。
“看情况,如果兵部一切运转顺利,那自然就不需要什么新的兵部侍郎,如果兵部出了问题,陛下立刻就会任命新的兵部侍郎。”李彭年看着达奚珣,道:“所以,里外诸事,贤弟要谨慎了。”
“是!”达奚珣认真点头,但眼底却是彻底放松下来,这是他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吃的定心丸。
“西北的战事情况如何了?”李彭年问向正事。
“自从都摩都归附大唐以来,西突厥已经有大小部落三万人归顺大唐。”达奚珣抬头,说道:“安西已经从中抽调一部分精骑,加入左骁卫,而在朔方,拔悉蜜,回纥和葛逻禄三部已经开始南移,就等冬日的第一场雪,就杀入突厥,灭国。”
灭国突厥。
四方的布置已经完成,就差天时了。
“军中大战有清源县伯主持,兵部负责调用粮草和军械。”李彭年轻叹一声,皇帝之所以敢不任兵部尚书,就是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兵部尚书的存在感很低。
“是!”达奚珣无奈的点头。
“那么那位尚辇奉御呢?”李彭年将话题撤回韦谅,问道:“他在兵部如何?”
李彭年离开长安的时候,韦谅还在皇帝的身边做千牛备身,一转眼,韦谅已经是奉御郎,检校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知靖安事。
对于韦谅,李彭年需要弄清楚。
“为人敏锐,谨慎,洞察力极强,寒潮之论就是他率先向圣人提出的,入兵部以来多有赞言,统帅职方司也无有差错,甚至石堡城的方略,极得牛相赞赏,全力支持,而他也知恩图报,牛相的事虽然很多时候是别人开口,但怀疑是他在暗中做手。”
达奚珣停顿下来,神色认真的说道:“四方募兵事的隐患,他也是一眼就看透,但不过是初涉,接触不多,但赞同改良。”
李彭年点点头:“牛相的事情我知道了,能被牛相看重,这方面自不必多说。”
达奚珣松了口气,道:“对了,他是李郎中引入职方司的,陕郡太守韦坚之子,是太子的内侄,同样也是右相的外甥。”
“难得!”李彭年轻轻笑笑,说道:“朝中这些年,难得出一个能够沟通各方的人物。”
“关键是,他极得圣人赞赏。”达奚珣摇摇头,叹声道:“便是愚弟,也没有他面圣的次数多!”
“他毕竟是圣人身边出身。”李彭年微微摇头,抬头道:“关键还是要看他能不能夺回石堡城,若是能,那么我们便该让他知道真正的兵部是什么样子的了!”
“是!”达奚珣神色顿时肃穆起来。
……
夜色笼罩,长街寂静。
韦谅忙碌到刚才,才骑马进了长安城。
这时,城中宵禁已起。
一队巡街的金吾卫从前方而来,看到韦谅,众人停步,对着韦谅肃然躬身。
韦谅点头回礼,众人这才继续巡逻而过。
韦谅骑马继续朝亲仁坊而去,只是他的脸上微微带出一丝笑容。
自从牛仙客的事情之后,他在宵禁之后的长安大街上骑行,路上巡逻的金吾卫便已经不再多问。
这也算是整个长安城,少数人才有的特权。
毕竟按照唐律,非驿使,翰林学士,内侍省宦官,太常寺官员,行机密要事的官员持有特殊鱼符令牌外,其他人不能乱行。
不过话说回来,韦谅手上的那些事情,也是朝中最核心的机密要务,他身上的知靖安事的鱼符,足够让他拥有特权。
韦谅看了眼头顶皎洁的圆月,心中轻叹,转眼又快八月十五了。
骑马入亲仁坊,坊内倒是热闹许多。
韦谅回府,然后至后堂,向母亲姜氏请安。
“你又要离京了?”姜氏坐在主榻上,惊讶的看向韦谅。
“是!”韦谅躬身,道:“兵部侍郎李彭年回长安,儿子便不需要在兵部的杂事上多操心了,就算有事,征讨司诸事曹守足够负责,更别说,还有达奚郎中,他本身就是职方司出身,儿子要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了。”
姜氏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说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原本应当去太子府一起过节的。”
“儿子便不去了。”韦谅苦笑,说道:“上一次去太子府的时候,太子便有些不想让儿子见郡主了,这次就算十五去,恐怕也见不着郡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
“这个!”姜氏一时间也不知道给说什么,韦谅和和政郡主终究已经交换了庚贴,虽然还没订亲,但礼法上终究要顾及些。
韦谅从袖子里面取出一封信,递给姜氏,同时说道:“这是玉真公主赠的那间别院的钥匙,儿子多配了几把,这一把是送给郡主的,请阿娘转交。”
姜氏一愣,随即好笑的看着韦谅,说道:“好了好,知道你考虑周全,去吧,去吧。”
院子是玉真公主送给韦谅和和政郡主将来成婚之后居住的。
现在将钥匙送过去,就等于告诉和政郡主,她在宫外也有一个家。
这种小手段,足以能将一个女儿家哄的心花怒放。
姜氏忍不住好笑的摇头,真不知道韦谅究竟是从哪里学来这些讨好女儿家的手段的。
但可以肯定,和政郡主,是逃不出他们家了。
这其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