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470章 密诏

第470章 密诏

第470章 密诏 (第1/2页)

“来来来,喝!”
  
  骠骑将军府内,张新大摆宴席,大宴群臣。
  
  吨吨吨吨吨......
  
  众人推杯换盏,喜笑颜开,好不热闹。
  
  汉时的杂号将军,除去偏裨二将以外,名号都是根据将领的特点,或者是即将要做的事情来定。
  
  比如于禁毅重,他的名号就叫果毅。
  
  典韦勇武,就叫虎威。
  
  张辽镇东,说明这次勤王张新并不打算带他,而是准备让他留守关东。
  
  名号之间,并无什么高下之分。
  
  所谓四征四镇重号将军的说法,是在曹操迎回天子之后,为了应对汉末混乱的局势,才加强了这些将军的权威,将四征从杂号改成了重号。
  
  直到曹魏建立,才明确规定,四征将军位次三公。
  
  现在嘛......
  
  曹操还在蔡瑁麾下混着呢。
  
  因此像关羽这种老人,心中并不会产生什么不满,反而还欢喜的紧。
  
  张新给他请的名号是平寇,说明下次打仗肯定会带上他了。
  
  一场宴会,众人尽兴而归。
  
  张新找到蔡邕。
  
  白日里,他曾向蔡邕询问朝廷形势。
  
  蔡邕不答。
  
  显然,车队里有李傕郭汜的人。
  
  现在一场宴会喝下来,那些人基本都醉的差不多了,已经无力盯梢。
  
  在御下这一方面,李郭二人比起董卓,差之远矣。
  
  张新趁机将蔡邕带到一处静室,开口询问。
  
  “老师,而今朝廷如何?”
  
  “唉......”
  
  听闻张新询问,蔡邕长叹一声,不断摇头。
  
  “李傕、郭汜,西凉蛮夷也,不尊天子,不恤百姓,但知劫掠而已。”
  
  “如今三辅之地混乱非常,公卿人人自危,百姓民不聊生,争相逃亡。”
  
  说到这里,蔡邕拉开衣领,撕开衣襟,从中取出一块绢帛。
  
  “天子此番命我出使,除去封赏之外,更有密诏一封,让我交予子清。”
  
  “子清,速速出兵勤王吧!”
  
  “天子与长安公卿百官,皆翘首以盼你的义军啊......”
  
  张新面色一肃,双手接过密诏,打开一看。
  
  和蔡邕说的差不多。
  
  刘协在密诏中控诉李郭暴行,大吐苦水,随后话锋一转,一口一个姑父的就叫了起来。
  
  那小嘴,简直比抹了蜜还甜。
  
  什么汉室最后的希望啊,什么勿负先帝所托啊......
  
  总结起来其实也就一句话。
  
  姑父,你也不想侄儿在长安受苦吧?
  
  “难怪老头这次不带昭姬过来,原来还得给小皇帝回话。”
  
  张新看完,将密诏收好,看向蔡邕。
  
  “请老师回禀天子,待今岁秋收之后,我即刻起兵勤王。”
  
  “这么快?”
  
  蔡邕愣住。
  
  他嘴上虽然说着,让张新速速勤王。
  
  但他的心里也知道,起兵勤王不是一件小事,大军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准备好的。
  
  如今距离秋收也就月余时间了。
  
  张新若想在秋收之后出兵,就必须大肆征调民夫,参与准备后勤。
  
  而从邺城到长安,足有一千三百多里的路程。
  
  往返二千六七百里,民夫根本没法在明年春耕之前回到冀州。
  
  冀州本就残破,若再耽误一年春耕,怎么负担的了啊......
  
  思及此处,蔡邕连忙说道:“子清忠君爱国,天下皆知,然用兵需得顾忌民力,冀州疲敝,怕是支持不了大军远征。”
  
  “子清不如暂且休养生息一年,待明岁秋收之后,再行勤王之事。”
  
  “李郭虽然残暴,却也不敢伤着天子,子清大可不必如此急切。”
  
  明年秋收之后出兵,是长安官员与皇甫嵩共同商议出来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
  
  皇甫嵩善于用兵,其他官员也有治理地方的经验。
  
  百官估算过后,一致认为,给张新一年时间休养生息,才能让勤王的成功率最大化。
  
  当然了,他们可不是心疼冀州百姓,而是害怕百姓不堪重负,发生民变,复刻去年讨董之事。
  
  张新在前方打着打着,家又没了。
  
  然后又得退兵。
  
  现在在长安百官的眼里,张新已经是大汉最后的希望了。
  
  若他再次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老师勿忧。”
  
  张新开口笑道:“去岁讨董失败过后,我便一直在准备着二次讨董。”
  
  “平定冀州之后,我本想休养生息,不料王公意外惨死,李郭二人入主朝政。”
  
  “当时我便知,有朝一日,朝廷定会召我勤王,因此不曾懈怠。”
  
  “大军早已准备完毕,只待秋收之后,立刻就能出兵,无需额外征调民夫。”
  
  “竟是如此?”
  
  蔡邕面露惊喜之色,“子清深谋远虑,不愧是我汉室名将!”
  
  张新双手叉腰。
  
  “只是......”
  
  蔡邕疑虑道:“子清连年用兵,钱粮方面支持的住么?”
  
  “白日里你不是还对我说,为了恢复冀州民生,调了二百五十万石粮去赈灾么?”
  
  “老师放心吧。”
  
  张新拍着胸脯保证道:“钱粮方面没问题的!”
  
  他是连年用兵不假,可讨董之时,大军吃的全是联军以及他在黑山中囤积下来的粮食。
  
  青州方面,除了出兵时的那几万石粮,再也没有出过一粒粮食。
  
  数年积累,加上青州一半大族的家产,州府的府库都装不下了。
  
  冀州之战只持续了十日不到,根本没有多少花费。
  
  在这两年间,张新最大的耗费,就是冀州赈灾的这坤百万石粮。
  
  其中还有五十万石是甄家给的。
  
  二百万石粮,连青州州府积蓄的一半都不到。
  
  更别提甄宓的嫁妆马上就要到了。
  
  还有董白的嫁妆。
  
  这么多钱粮,支持一次勤王之战绰绰有余。
  
  “好,好......”
  
  蔡邕见张新如此自信,心下大定。
  
  “子清既然心里有数,那我就放心了......”
  
  “老师这次过来,在冀州多玩一段时间吧。”
  
  正事谈完,张新开始说起别的话题。
  
  “正好过两日景略和子龙要成婚,老师不如吃杯喜酒再走?”
  
  “行。”
  
  蔡邕点头应下。
  
  早在渔阳之时,他和王猛、赵云就已经认识了。
  
  “一转眼,阿猛那孩子都长大了,要成家了......”
  
  ......
  
  “新人入堂!”
  
  伴随着沮授的声音响起,赵云身穿喜服,带着唐姬迈步走入堂中。
  
  张让充作家长,一脸笑意的看着二位新人。
  
  赵云的兄嫂也来了,看向唐姬的眼神中尽是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