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来了一批中级军官。 (第1/2页)
当刘镇庭正与妻子闲聊时,副官长刘枫快步走了进来。
“报告!”
一声洪亮而略带急促的“报告”声,打破了小夫妻之间的这片刻宁静。
副官长刘枫的身影出现在敞开的厅门口。
他刻意低着头,目光只敢落在门槛内的一小块青砖地上,声音却刻意拔高,确保厅内的人都能听见。
刘镇庭眉头微微一皱,被打断的闲聊让他有些不悦。
他摆了摆手,对身后的妻子沈鸾臻:“鸾臻,你先下去吧,我处理点事。”
沈鸾臻温顺地起身,福了福身,脚步轻快地退向内室,带起一阵若有似无的香风。
“进来!怎么了?今天该见得人不是都见完了吗?”刘镇庭放下茶杯,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刘枫快步走进厅堂,在刘镇庭面前五步远处立定,脚跟并拢,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一个标准的军礼敬上:“少将军!刚来了一批求职的中级军官,您不是交代过,中级以上军官您得亲自把关。所以...”
“哦?来了一批?”刘镇庭微微一愣,身体下意识地坐直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浓厚的兴趣取代。
他心中飞快地盘算起来:这中、高级以上的军官,可不是一般的难招啊!
这个时期的军官,分为四大类。
一:中央体系:黄埔军校已经彻底崛起,代替了曾经的保定生。
二:地方根基:讲武堂与旧军校的延续。
主要为:东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等地方院校培训出来的。
三:特殊路径:留学与地方速成教育
主要为:日、英、美、德、法等国家的留学生。
以及各地的速成学堂,比如两广的,还有洛阳之前的军官训练学校,都是经过短期培训,为地方派系输送了大量中低层军官。
现在已经是1929年了,黄埔早期的学员和保定、留学归来的学生,大多已经成了中、高级以上军官,都在各大派系手里任职。
而速成学堂的学员,本来就是各地方派系自己给自己培养的。
虽然有部分军官为寻求发展,主动改换门庭,但通常都是通过熟人找好下家,而且还是到各大军阀手下谋事。
他刘镇庭的父亲,虽然现在也是一名师长了。
但根基尚浅,实力根本没法与蒋、冯、阎、李等巨头相比。
因此,招揽中、高级军官,一直是刘家部队发展的瓶颈。
现有的队伍里,大量连级干部被迫担任着营级甚至团级的职务,指挥体系严重脱节,战斗力大打折扣。
“一下来一批中级军官?”刘镇庭重复了一遍,这确实出乎意料,但更多的是惊喜。
部队里,最缺的就是这批能独当一面的中层骨干!
“好吧,”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领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那你把人带到偏厅,我这就过去。”
“是!”刘枫立正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几分钟后,当刘镇庭步入偏厅时,七名男子已端坐在厅内的木椅子上。
看到领口挂着少将军衔、身姿挺拔、目光锐利的刘镇庭走进来,七人眼中几乎同时闪过一丝吃惊和疑惑。
他们显然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年轻,而且气质与传闻中那些粗豪的军阀截然不同,带着一种儒将般的沉静与威严。
“立正!”刘枫洪亮的口令如同惊雷,瞬间打破了厅内的寂静。
七人慌忙起身,动作快慢不一,但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刘镇庭,带着军人特有的敬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