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 (第1/2页)
1929年12月份,河南遭遇了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
这场大雪,给唐部带来了诸多不便。(唐部多为南方人)
12月30日晚上,大雪好不容易停了几天,没想到再次降临。
起初只是零星的碎絮,到了午后便成了漫天飞舞的白幕。
风从伏牛山口灌下来,卷着雪片横扫平原,天地之间灰蒙蒙一片,远处的村庄、树林、铁轨全都模糊成影。
陇海铁路沿线的电线杆歪斜地立着,积雪压弯了横臂,偶尔“啪”地一声崩断一根铁丝。
路上不见行人,连野狗都躲进了草堆。
这天晚上,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的部队正冒着大雪急行军。
队伍最前面的,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的骑兵。
带队的,正是他们的师长——杨呼尘将军。(“呼尘”是杨在日本疗养时用的化名。)
杨呼尘所部,曾隶属冯奉先的西北军。
但在1929年4月接受南京方面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
而杨呼尘,则被任命为新编第14师师长,并正式脱离冯系。
唐将军反蒋时,曾试图拉拢杨呼尘并委以「护党救国军第九方面军总指挥」之职。
而南京方面,则是给他下达了配合中央军作战的命令。
但杨呼尘并没有立即向双方表态,而是选择伺机观望。
得知阎老抠通电拥护南京后,他毫不犹豫的倒向常老板,转而攻击唐军。
1月1日的晚上七点多,冒着鹅毛般的大雪,杨呼尘骑在一匹蒙古马上,披着翻过来的棉大衣——白里朝外,像一片移动的雪坡。
他面颊冻得发紫,眉毛和胡须上结了一层霜,可眼神却亮得惊人。
在他身后,大约近千名骑兵,都是他在西北军时的老班底。
杨呼尘为了这次偷袭成功,特意命令部队佩戴唐军的红黄白三色识别带。
并且,还让手下翻穿棉大衣(白里朝外)冒充友军,利用大雪天气隐蔽推进。
驻马店城外三十里,泌阳县沙河店。
“师座!到沙河店了。”副官策马靠近,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
“侦骑探查回报,臧集寨门有哨兵两个班,换岗时间是晚上八点。”
杨呼尘点点头,没说话。
他望着前方那条被雪覆盖的土路,心中默算着时间:从南阳赊旗镇出发,整整一百公里的路,步兵急行军要两天走才能完,骑兵用了一天一夜这才赶到。
这一路上,靠的是人人有双马,沿途只歇了两次,每次不过也半个钟头。
许久后,杨呼尘嗯了一声,对副官下令道:“告诉兄弟们,休息半个小时!等下进村前把红黄白三色识别带都戴上——要戴得松一点,打起来方便扯掉。”
“是!师座!”副官领命后,策马向后面疾驰。
当晚八时左右,风雪依旧未停。
一支约百人的队伍踏着齐膝深的雪,缓缓向臧集逼近。
他们穿着和唐军一样的棉军装,肩上挂着红黄白三色布条(唐军反蒋部队的识别标志),领头的是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中尉——实为杨部特务连排长周德胜。
而杨呼尘和其余的骑兵,则是躲在不远处,伺机而动。
看到这群人后,寨墙上响起哨兵的喊声:“站住!哪部分的?”
“自己人!”周德胜扬起手,语气正常的回应道。
“我们是第十八师二营的!明天要到驻马店押运弹药,雪太大迷了路,借个地方避一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