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危局与孤光 (第2/2页)
但她死死咬住了下唇。她不能。她现在不是他的下属,不是需要他庇护的女人,而是他投资的创业者。她必须拿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传递焦虑。
她深吸一口气,回复道:“在想办法,问题可以解决。”
信息发出去后,石沉大海。谢艳玲看着再无回应的手机屏幕,心中掠过一丝失落,但随即又被更强的倔强取代。他是在用沉默告诉她,这是她的战场。
然而,林镇钦的“不作为”,仅仅是表象。
第二天,谢艳玲在联系一家之前态度犹豫的关键技术供应商时,对方突然变得异常热情和配合,不仅同意了之前僵持不下的合作条款,还主动提出可以派驻技术团队支援。紧接着,几家原本态度观望的权威心理咨询机构,几乎同时主动联系“心域”,表示愿意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内容。
更让她意外的是,那家发布负面报告的媒体,其母公司旗下另一个重要的流量平台,突然开始主动推送“心域”团队精心准备的正向回应文章和相关科普内容,流量倾斜力度之大,远超正常商业合作的范畴。
这些变化来得太快太集中,绝不仅仅是巧合。
谢艳玲立刻明白了。是林镇钦。他没有直接插手,没有给她任何安慰或指令,但他动用了他的人脉和资源,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悄无声息地,为她清除了最大的障碍,铺平了最关键的道路。
他没有干涉她的决策,没有剥夺她解决问题的主导权,他只是在她即将被风浪淹没时,默默地在暗处为她加固了船体,调整了风帆。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她心中翻涌。有感激,有动容,更有一种被深刻理解和尊重的震撼。他懂她,懂她的骄傲,懂她想要独立证明自己的渴望。所以,他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既给予了最实质的帮助,又最大程度地保全了她的自主和尊严。
当天下午,“心域”召开了紧急线上发布会。谢艳玲作为创始人,亲自出面,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所有质疑。她用翔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以及与合作方新签署的协议,逐一回应了关于商业模式、技术安全和伦理的担忧。她的态度不卑不亢,既有创业者的诚恳,也有企业家的魄力。
她的表现,结合背后悄然改变的支持力量,成功地扭转了部分舆论风向。虽然危机尚未完全解除,但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
发布会结束后,谢艳玲回到办公室,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她感到一种劫后余生般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她拿出手机,给林镇钦发了一条信息:
“谢谢。还有,我会让你这笔投资,物超所值。”
这一次,他回复得很快,依旧简洁:
“我等着。”
看着这两个字,谢艳玲的嘴角,缓缓扬起一抹坚定而自信的弧度。
危局之中,她曾感到孤立无援,但最终发现,她并非独行。有一道孤光,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始终为她照亮前路,却又小心地,不掩盖她自身的光芒。
这场危机,让她真正体会到了独立创业的艰辛,也让她更深切地理解了林镇钦那份沉默而强大的守护。他们的关系,在这场商业的风暴中,淬炼出了新的韧性与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