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九年级的“百日誓师” (第1/2页)
第十九章九年级的“百日誓师”
三月的风还裹着点未散的凉意,清晨六点半的操场,梧桐枝桠上刚冒尖的嫩芽沾着露水,在灰蓝色的天光里泛着淡绿。林晓雨抱着厚厚的数学错题本,指尖无意识地抠着封面边角——那是她用了大半年的本子,封面上“冲刺”两个字被荧光笔涂了又涂,边角还沾着几块干涸的修正液痕迹,是上次算错压轴题时,急得用修正液乱涂留下的。
“晓雨!这里这里!”苏晴从操场东侧跑过来,帆布包上挂着的银色铃铛叮当作响,她手里攥着个巴掌大的布偶——是上次去养老院时,张奶奶给她的小老虎,说“挂着能带来好运”。“我刚才看到公告栏贴了誓师流程,还有学生代表发言,你猜是谁?”苏晴凑过来,压低声音,眼睛亮晶晶的,像发现了什么秘密。
晓雨摇摇头,目光落在操场中央的国旗台上——那里已经搭起了红色的台子,台面上铺着红绒布,正中间立着块电子倒计时牌,屏幕上“100”这个数字格外醒目,红色的光在晨雾里闪着,像颗悬在心头的小石子。她想起昨天晚上,爸爸在客厅里翻中考真题,妈妈悄悄把温好的牛奶放在她书桌旁,没说话,只是帮她把台灯调亮了些——那盏台灯的灯泡还是去年换的,暖黄色的光,刚好能照亮整个错题本。
“是文学社的周学姐!”苏晴的声音拉回了晓雨的思绪,“就是帮你改稿子的那个学姐,她现在在市一中,今天特意回来看誓师!”晓雨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手里的错题本差点掉在地上——她上次投稿成功后,学姐就毕业了,只在微信上偶尔聊几句,没想到学姐会特意回来。
操场上的人渐渐多了,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排着队,像一条条流动的蓝白色河流。班主任李老师走过来,手里拿着叠红色的誓师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印着“百日冲刺,不负韶华”。“晓雨,苏晴,你们俩等会儿站第一排,宣誓的时候声音大点,给自己打气!”李老师把两张卡片递过来,指尖在晓雨的错题本上顿了顿,“这本子都快被你翻烂了,等考完试,可得好好保存着,以后看都是回忆。”
晓雨接过卡片,红色的卡纸边缘有点扎手,上面的字迹是李老师手写的,遒劲有力。她想起第一次月考后,李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也是这样拿着她的错题本,一道一道讲错题,说“晓雨,你不是笨,是没找到方法,再坚持坚持,肯定能行”。那时候她还觉得,年级前二十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可现在,她不仅冲进了前二十,还敢在文学社里投稿,甚至期待着能考上学姐所在的市一中。
“誓师大会现在开始!”随着主持人的声音,操场上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风刮过梧桐枝的“沙沙”声。校长走上国旗台,手里拿着个旧笔记本,封面是棕色的,看起来用了很多年。“同学们,今天站在这里,我手里的笔记本已经陪了我十五年,里面记着每一届学生的故事——有熬夜刷题的,有因为模考失利哭鼻子的,但最后,他们都凭着一股劲,走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校长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在操场上回荡,晓雨的手指紧紧攥着誓师卡片,卡片上的字迹硌得手心有点疼。
她突然想起上周模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还是没做出来,她坐在教室里,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眼泪差点掉在错题本上。苏晴过来拍她的肩膀,把自己的错题本递过来,说“你看,我这道题也错了三次,咱们一起改”。那天晚上,她们在教室里待到七点多,台灯把两人的影子叠在错题本上,像两个互相支撑的小战士。
“接下来,有请学生代表,市一中高一学生周雅琪发言!”主持人的声音刚落,晓雨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上国旗台——浅棕色的长发,穿着市一中的蓝白校服,正是周学姐。学姐手里拿着张稿纸,却没有看,只是笑着看向台下的九年级学生:“去年这个时候,我也站在这里,抱着厚厚的复习资料,觉得100天好长,又好短。那时候我总担心,自己考不上想去的学校,也怕再也没机会跟文学社的学弟学妹一起改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