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未来的谋划 (第1/2页)
“金状元”门前那场惊天赌局带来的效应是持续而深远的。尽管“灵草馅饼”每十天仅有一枚的设定和极高的“消费门槛”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但“金状元”这块金字招牌,却因此响彻了整个山东东路,甚至更远的地方。
店铺照常开张,每日依旧门庭若市。不过,与之前那种疯狂囤积抽签资格的景象不同,现在的客人更加多元化。大部分是之前预付了账、将馅饼“寄存”在店里的老主顾,他们如今是心安理得地前来消费自己“买下”的美食,顺便看看是否有运气撞上那每十天一次的机缘。而更多的新客人,则是慕名而来,想要亲口尝一尝这能创造出“长高神迹”的店铺,做出的馅饼究竟是何等美味。
因此,虽然不再有之前日进斗金的恐怖流水,但“金状元”的生意依然红火。每天稳定能有五十两银子左右的净收入,这对于一个餐饮店铺来说,已是天文数字。潘金莲坐在柜台后,每日经手的银钱依旧让她感到踏实,只是不再有最初那种晕眩般的刺激感了。李嫂、赵大嫂和郓哥等人也早已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忙碌而有序地打理着店铺,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
这一日晚间打烊后,金海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将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就着一盏油灯,仔细核对着厚厚的账册。当最终的数字清晰地呈现在纸上时,连他自己都微微吸了一口凉气。
自“金状元”开业以来,尤其是借助“灵草馅饼”的轰动效应,累计的营业利润(扣除所有成本、租金、人工)竟然达到了八千六百两白银!这还不算之前从西门庆那里“赚”来的两千两入股银和三千两赌注,加起来足足五千两!
“八千六加五千……一万三千六百两!”金海低声念出这个数字,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这是一笔真正的巨款!足以让他在这个时代过上极其奢靡的生活。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这笔钱,并非完全可自由支配。为了让郑员外“长高”,他暗中动用玉牌吸收了一千两白银。目前,他手头可以动用的净资金,大约有一万二千两左右。他计划从中留下两千五百两,作为自己接下来“长高”的储备。按照玉牌“五百两长高一寸”的规则,这足够他再长高五寸。
“我现在的身高大概是四尺六寸(约1.48米),”金海默默计算着,“再长高五寸,就能达到五尺一寸(约1.65米)。虽然在这个时代算不上高大,但至少脱离了‘三寸丁’的范畴,看起来不会再那么扎眼,行动也会方便很多。”他打定主意,这长高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以免引人怀疑。可以借口是最近营养好、心情佳,再加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偶尔也沾了点“灵草”的仙气,所以慢慢开始长个儿了。
除去这自用的两千五百两,还剩下一万多两白银的巨额流动资金。握着这笔沉甸甸的财富,金海感受到的不是暴富的狂喜,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深切的危机意识。
“钱是有了,但下一步该怎么走?”他靠在椅背上,眉头微蹙,陷入了深思。他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没有清晰的规划和长远的目标,就像一艘没有帆的船,即便拥有再多的金银,也迟早会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倾覆。眼前的繁华,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坚固,实则脆弱。
他首先审视当前的生意。“灵草馅饼”这个噱头,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事件,如同现代的彩票,利用了人们以小博大的侥幸心理。当奇迹真正发生过一次后,它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反而会逐渐下降。毕竟,在这个时代,真正有迫切长高需求且能支付得起天价“门票”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百姓还在为温饱奔波,身高并非他们的首要诉求。幸好,经过这一役,“金状元”的品质和口碑已经彻底打响,赵知县亲题的金字招牌更是无形的护身符。只要保持现有的品质和服务,维持生意兴隆,成为一个日进斗金的“百年老店”,赚取稳定的利润,保证自己和身边人衣食无忧,是完全可行的。这相当于捧上了一个金饭碗。
但,这就足够了吗?金海问自己。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富家翁,守着这个馅饼店度过余生?他的内心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来自现代的灵魂,让他无法安于现状,他渴望更大的舞台,渴望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去改变一些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