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被轻视的棋手 (第1/2页)
派往黎阳方向的斥候,在三日后传回了消息。
正如程昱所料,那所谓的“故市”,空空如也,除了几户早已荒废的民居,连一粒粮食的影子都没有。斥候们将附近搜了个遍,一无所获。
消息传回中军大帐,曹操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便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看来,这位皇后娘娘,也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程昱抚着胡须,对郭嘉说道,“她以为抛出一个假消息,就能让我军疲于奔命。殊不知,这种伎俩,在丞相的雄才大略面前,不过是萤火之光,何足道哉?”
郭嘉笑了笑,没有反驳。他知道,从战略上看,程昱说的是对的。一次失败的侦查,对于整个官渡战局而言,影响微乎其微。但从战术心理上看,他却有不同的看法。
这位皇后,用一个几乎没有成本的“假情报”,成功地调动了丞相麾下的精锐斥候,并且,更重要的是,她在曹操和程昱等核心决策层的心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只会耍小聪明、眼界不高的深宫妇人”的形象。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判。
郭嘉端起酒杯,看着杯中摇晃的浊酒,心中暗道:一个真正高明的棋手,在决战之前,最擅长的就是让对手轻视自己。她不是在调动我军,她是在进行一次……*自我形象管理*。
可惜,战事紧张,他的这点疑虑,很快便被堆积如山的军务所淹没。曹操对许都的指令,也从“严密监视”悄然转变为“维持观察,不必大惊小怪”。在他看来,伏寿这枚棋子,虽然跳脱,但终究还在棋盘之内,翻不起什么大浪。他需要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眼前这个真正的对手——袁绍身上。
他并不知道,他这微小的轻视,为那座金丝牢笼中的对手,赢得了最宝贵的喘息空间。
长秋宫内,伏寿从阿元一个“不小心”扫落了特定位置花瓶的动作中,得知了斥候无功而返的消息。
她平静地让宫人收拾好碎片,心中却如明镜般清亮。
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
她成功地在曹操心中,拉起了一道名为“傲慢”的屏障,让他将自己从一个“潜在的政治对手”,降级为了一个“需要提防的后宫小麻烦”。这层心理上的伪装,比任何高墙都更安全。
“梓童似乎……并不失望?”夜深人静时,刘协看着伏寿平静的侧脸,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计策失败,应该会有些许沮-丧才对。
“为何要失望?”伏寿微微一笑,她的手指在被面上,轻轻画了一个圈,“陛下,钓鱼之时,若大鱼只是试探了一下鱼饵便游走了,您会立刻收杆吗?”
刘协若有所思:“不会。朕会更有耐心,等待它下一次咬钩。”
“正是如此。”伏寿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的鱼饵,已经成功引起了大鱼的注意,甚至让他不惜耗费体力游过来看了一眼。虽然他暂时离开了,但他已经记住了这个鱼饵的味道。更妙的是,他还觉得这个鱼饵没什么威胁。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刘协彻底明白了。伏寿的每一步,都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得失,而是在为更长远的未来布局。他心中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这位曾被他视为柔弱伴侣的皇后,如今在他眼中,已然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而他自己,也不再是那个只知恐惧和绝望的少年天子。在伏寿的引导下,他开始学着像一个真正的帝王那样去思考。
他开始主动将自己十几年宫廷生活中观察到的,那些被他记在心里的,关于朝中百官的隐秘信息,一一说给伏寿听。
“……那个郗虑,看似刚正,实则趋炎附势。他弹劾孔融,不过是想向曹操邀功。但此人贪财,家中用度奢华,是个可以被利益驱动的棋子。”
“荀令君……他心中是向着汉室的。但他更重‘势’。他认为如今天下大势在曹,所以选择辅佐曹操,以求尽快平定乱世。他维护孔融,是为天下名士之心,也是在维护他自己所信奉的‘道义’。他是一堵墙,既能挡住曹操的屠刀,也会拦住我们的道路。”
“还有满宠、董昭等人,他们是纯粹的曹氏鹰犬,绝无可能拉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