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章送礼 (第1/2页)
三丫两口子也买了五只羊,桂枝买了一只。怀庆去县城时,顺便卖了两只野鸡得了八十文,又花了二百文给水生娘带回了鱼竿。
景宇一看水生娘有了鱼竿,兴奋地跑到湾边帮忙挖蚯蚓。在怀庆的指导下,水生娘傍晚就钓了满满一大桶鱼。可能是湾里鱼长期没人钓的缘故,鱼儿上钩特别容易,一下午光顾着扯鱼竿了。
桂枝感念水生娘的救命之恩,一直苦于找不到报答的机会。如今见水生娘放羊又钓鱼,她便主动提出在放羊时顺便帮水生娘放她家的羊。
水生娘傍晚提着沉甸甸的鱼桶回家,高兴地对守了一下午的景宇道:“快去告诉三丫姐和小桃姐家,今晚都来我家吃鱼!”
晚上,小桃母女早早提着从土匪窝带出来的酒上门帮忙。桂枝在灶下烧火。水生娘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小桃道:“小桃,你做鱼,我在旁边看着跟你学学成不?”
三丫抱着孩子炤炤进来,打趣道:“谢婶子,我也来学一手!”
小桃爽朗应道:“行!我来做,你们看着学。”
待看到小桃挖了好几大勺子猪油在热锅化开,把鱼“哧溜”下锅,水生娘再也学不下去,碍着是自己家请客,才没有心疼地走开。看到煎得两面金黄,加热水之后一咕嘟就汤色雪白的鱼汤,水生娘才又看了几眼,起锅时,小桃加了一大捧野蒜提香。
水生娘在旁边另做了一盘凉拌婆婆丁(蒲公英)当配菜。
女眷们在厨房忙碌时,周秀才带着怀庆去了水生的屋子。看到水生愈发刚劲有力、厚重沉稳的字,周秀才很是吃惊——这简直是脱胎换骨了。他指着桌上摊开的《大学》问道:“你这是背过了?”
水生谦虚地回答:“勉强读熟了,意思还不太明白。”
“我们一路逃荒到这北地,情同亲人,我也不瞒你们,”周秀才道,“今年秋天我想下场去搏一搏功名。水生,我恐怕没有太多时间顾得上指点你。你自己先把这四书五经背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有其道理。”
水生恭敬地谢过周秀才指点。怀庆和水生都了解周秀才的才学,觉得他此次下场必定十拿九稳,纷纷提前道贺。
晚上大家吃鱼时都很意外,鱼肉竟一点土腥味也没有,没放多少佐料却鲜香无比。
水生娘心里嘀咕:放了好几大勺子猪油呢,再不鲜也说不过去。可自己尝过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这鱼确实鲜美异常。
周秀才品评道:“应是这北地水冷,鱼长得慢,水质也不同,所以鱼肉格外鲜。”
水生看着这半日就能钓一大桶的架势,觉得这鱼多得实在惊人。他琢磨着,趁着鱼这么鲜,端午节前多钓些拿去卖钱。
三丫立刻赞同道:“谢婶子,你现在就开始钓,在院子里挖个水坑养着。养到端午节,我们赶骡车送你去县城卖,专挑大的卖!”
水生娘觉得是个好主意。但想到自家七只羊天天让桂枝放也不是长久之计,便提了个建议:以后她家、三丫家、桂枝家,三家的羊一起放,各自给羊做好标记。她家七只羊,她就放七天;三丫家五只,放五天;桂枝家一只,放一天。这样大家都能腾出时间忙活地里的农活。
等客人一散,水生娘就摸黑在院子里找了个地方挖坑。水生在下边挖,她在上边提土。忙活了一个时辰,挖出一个三尺深的坑。水生又用锄头把坑底和四周都捶紧实,只等第二天灌水。
第二天一早,水生娘正要去挑水,却发现水坑早已灌满,水生已经在旁边背书了。水生娘心疼得不行,这孩子定是为了不耽误读书,天不亮就摸黑把水挑满了。如今他读书越发用功,仿佛要把每个字都嚼烂咽下去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