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家人 (第1/2页)
明双姐妹站在自家斑驳的院门前,眼眶泛红。明双的手指悬在褪了漆的门环上方,迟迟不敢叩响。明燕喉头哽咽,忍不住道:“大姐,不用敲门!”说罢,轻轻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破旧院门。
院中晾衣绳下,一个男孩正用力拧着湿衣服。听见院门响,他忙将衣服丢回盆里,撩开绳上挂着的衣物,从缝隙向外张望。看清门口挎着包袱的两人竟是离家两年的姐姐,他顿时喜出望外,放声大喊:“祖母!娘!姐姐们回来啦!”边喊边猫腰从晾衣绳下钻出来,激动地冲上前:“大姐!二姐!”喊完,眼圈也红了,忙把手在衣襟上胡乱擦干,接过明燕手里的包袱。
明燕牵着小弟的手,目光扫过他短了一大截的袖管和满身的补丁——那布料洗得发白变薄,一看便是大弟的旧衣改的。
明双娘闻声从屋里出来,乍见两个女儿,惊得张大了嘴,随即眼圈一红,泪珠滚落,几步上前紧紧搂住了姐妹俩。
“东儿!快去把你爹和你大哥叫回来!”
小弟拔腿就往院外跑。明双娘又急忙喊道:“等等!”她满怀期待地望向女儿:“你,你们……能在家吃顿饭吧?”
明双姐妹一左一右挽住娘的胳膊,高兴道:“我们明儿才走,今晚就歇家里。”
明双娘这才放心,忙从怀里摸出五十文钱塞给儿子:“东儿,去叫你爹和大哥,就说姐姐们回来了!顺道买两斤肉回来!”
明燕本想和娘说“她和姐姐见天都能吃到肉的”。明双眼神止住了妹妹——没看二弟和娘都一副面黄肌瘦的模样?买肉补补也好。
屋门帘掀开,一位穿着空荡蓝布衫、鬓发花白的老妇人扶着门框,颤声问道:“是……是双儿和燕儿回来了?”
姐妹俩连忙上前搀扶:“祖母,是我们,我们回来看您了!”
祖母老泪纵横,细细端详着两个出落得清秀水灵、脸颊丰润的孙女,不住点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双儿娘,快去喊她们爹和明风啊?”
明双娘笑着应道:“喊了,娘,都喊了!”
明双高兴地打开包袱,取出两封点心,拆开一封,给祖母和娘各递上一大块桂花糕:“祖母,娘,这是我们夫人特意让带回来孝敬您们的,可香甜了,快尝尝!”
明双娘欣慰地看着女儿,摸摸她们的头:“双儿,燕儿,你们陪祖母说说话,娘去做饭。”
祖母忙叮嘱:“双儿娘,给俩孩子蒸碗鸡蛋羹,挖勺猪油添里头,香!”
明双娘连声应着,恨不得把家里最好的都端上桌。
院外很快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姐妹俩红着眼眶奔向门口:“爹!大弟!”
明双爹仔细打量着两个女儿,见她们气色红润,脸颊饱满,手上也无劳作的疤痕,紧绷的脸色才舒展开,露出了笑容。
姐妹俩对视一眼,心往下沉:爹爹和大弟肩上落满灰尘,一家人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补丁摞补丁——家里定是又遭了难处。姐妹俩默契地按下疑问,决定等吃完饭再问。
饭菜上桌,明双娘先舀了一大勺蒸得嫩滑的鸡蛋羹给婆母,剩下的便全舀进了两个女儿碗里;碗底刮下的零星蛋沫,才分给了两个儿子。明双姐妹忙把碗里的蛋羹拨给爹娘:“爹,娘,您们别这样!您看我们都胖了,跟着夫人顿顿吃得好。这蛋羹,大家一起吃才香。”
大弟明风一声不响,默默把碗里的肉片都夹到姐姐们碗里。明双心疼地摸摸大弟的头:“明风,你也吃,你正长身体呢。”
饭后,明双小心翼翼地问:“爹,娘,是不是我们走后……家里又出了什么事?日子怎的过得这般紧巴?”
明双娘抹了把泪,强笑道:“不难!托你们夫人的福,给的钱把你爹的腰伤治好了。那会儿你爹不能下力,就在家编些箩筐换点钱。后来……”她顿了顿,“后来你祖母病了一场,钱就花得差不多了。”她接着道,“你爹伤好了,就带着你大弟去粮铺找了个扛包的活计。家里你小弟帮我浆洗些衣裳。这不,一年多也攒下五两多银子了。等你们做够六年能赎身的时候,家里定能攒够钱接你们回来!”
明双姐妹看着才十四岁身板瘦弱、却扛起生活重担的大弟,心如刀绞。明双急道:“爹,娘!大弟还在长身子呢,这么早就出大力,伤了筋骨可怎么好?我们姐妹俩已经攒了二十六两银子了,你们千万别再为我们省!”
明燕难过地补充道:“只是爹,娘,这次回来……只怕要好些年见不着面了。我们老爷被调任去辽东边境做县令了。”
明双爹大惊:“任期未满怎就调任?还是京郊大县调去边境……这不是明摆着贬官吗?”
明双忙宽慰道:“官场上的事我们也不懂。不过皇上总归还是看重我们老爷的。”
明双娘不懂政事,只想到女儿要去那苦寒的辽东,山高水远,将来就算攒够赎身钱,怕也凑不足盘缠回来,悲从中来,捂着脸失声痛哭。
一时间,屋里愁云惨淡,无人言语。
良久,明双爹重重叹了口气,下定决心道:“娘,双儿燕儿这一走,天各一方,骨肉难逢。咱们在这京城租着这小院,一年也要四两银子,日子也实在艰难。不如……我们豁出老脸,去求求明双她们老爷,看能不能带上我们一家子?辽东虽说冷些、挣得少些,但地广人稀,只要肯下力气,总能糊口,一家人也好在一处。”他年轻时走镖,是去过辽东的。
明双祖母愣住了:一把年纪背井离乡,心里不免发怵;可想到儿孙团聚,又觉得有了主心骨。再看孙女主家是官身,待下人也宽厚,去了日子总不会比现在差,对明双爹道:“家里你做主,你去哪,娘都跟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