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章丰收 (第1/2页)
一进七月,下过一场雨,山上便冒出不少蘑菇。小桃让明双扶着她,带上干粮和孩子们,与老村里正的孙子狗蛋媳妇她们一同上山采蘑菇。她主要是想教孩子们辨认蘑菇,多懂点这些总没坏处。在她看来,人得能在不同环境里都活下去才算本事。
张远家小娘子总想找机会凑到小桃面前混个脸熟。小桃每每只是淡淡点头便走。水生娘在一旁冷眼瞧着,忍不住对小桃道:“就不该给她好脸!你都当郡守夫人了,还得照顾她面子,这官儿岂不是白当了?”小桃不好向婆母解释这小娘子处处透着危险,她一直装作若无其事,就是不想打草惊蛇。
水生在白月湾的新家也开始砌砖了。小桃和婆母没事便去宅基地转转。眼见砖墙才砌了两尺高,小桃同婆母商量:“娘,您看我这肚子里又揣了一个,要不咱们再买几亩地,把院子扩得更大些?”
水生娘有些吃惊地看着儿媳,小声道:“都十亩地了,百十人都住得开,怎么还要扩?”
小桃笑道:“就是觉得房子后面空着一大片地,要是我们不买下来,以后别人买去在咱们屋后盖房子,也碍眼不是?”
水生娘不以为然:“你傻了?水生这么大的官,谁敢来得罪咱们,偏要在咱家房子后面盖房?”
小桃笑着劝道:“娘,花不了几个钱,买了您想开出来种菜也行啊。”
水生娘一听能种菜,也就点了头。
小桃接着说道:“明儿我去县城办地契,顺便买些东西回来。”
水生娘立刻反对:“你挺着个大肚子,别去了!要啥让春月和明双她们去跑腿就是。”
“娘,我就是想出去透透气,也不算太远。坐咱自家的马车,赶慢点,不会有事的。”
见儿媳坚持,水生娘也不好再争,只叮嘱春月和明燕仔细照顾好夫人。
第二天到了县城,小桃先去自家新开的两家铺子看了看,特别是酒铺生意相当红火。逛完铺子,她便去了县衙。县衙的师爷听说郡守夫人来了,赶紧禀报县令。
这位李县令正是李千户大人的小儿子,被安排到文山县任职。他连忙出来迎接。小桃笑道:“好长时间不见了,李县令。”
李县令恭敬道:“谢夫人快请坐!以前常去您府上向谢大人请教策论。”
小桃摆摆手:“今儿啊,主要是来办个宅基地的地契。另外还有点私事。张大人家的长女也算是我侄女,和你家侄儿定了亲,我想帮着打听点事。”
李县令一听是私事,忙挥手屏退左右。小桃却笑道:“就点小事,师爷听听也无妨。”
李县令见小桃特意留下师爷,心知恐怕不止侄儿亲事那么简单。
待其他人退下,小桃才道:“我白月湾家房子左边第二户邻居换了人,这家小娘子得罪了我,四处说我收租子高,败坏我名声。我想查查她娘家是哪儿的,好出这口气。”
师爷愣了一下,没想到郡守夫人收拾个农家妇人,还要亲自跑县衙来。
李县令心里却是一沉。谢夫人绝不是为收拾个农妇就挺着肚子跑县衙的人!而且常人巴结郡守夫人还来不及,哪敢轻易得罪?莫非这农妇有什么古怪?他本想吩咐小吏去拿那人的户籍,转念想到谢夫人留下师爷——师爷是他心腹——显然是不想查这农妇的事走漏风声。在县衙都如此谨慎,难道这农妇真有什么来头?如今辽东的局势他心知肚明。他是周大人的人,侄儿又愿与张大人家结亲,自然是站在宣王这边的。
李县令沉声吩咐师爷:“你亲自去一趟,把白月湾村张远媳妇的户籍找出来。”
小桃仔细看了张远娘子何静的户籍:奇台县县丞长女,流放辽东三年半了。她默默将何静娘家的成员和住址都牢牢记在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