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 章回府 (第1/2页)
地上的姑娘泫然欲泣。长平恭敬地对水生道:“老爷,您先回家歇息。这位姑娘的卖身契,小的去和她父母签。”
水生点点头,上了马车。
长平温声提醒道:“姑娘,姑娘,如今天寒地冻的,别跪着了,快起身领我去你家和你父母签身契。”
破旧的栅栏院子里,一个清瘦、穿着灰色粗布衣衫的三十多岁妇人快步出来,一把扶起地上的姑娘,讨好地对长平道:“管事老爷,家中小女不懂事。我们没有想过将闺女送去别处,给管事老爷添麻烦了。”
长平也温和地安慰地上的姑娘:“姑娘,想必你是听岔了。你看你身上穿的衣衫,比你娘的都好;再看看你的手,养得和城里大户人家的小姐一样。你爹娘得多疼你啊?别想岔了,家去吧。如今天冷,小心得了风寒。”
女子顺着她娘的手起了身,勉强给长平行了一礼,便跟着妇人进了院子。
长平冷哼一声,想在他面前耍这种心计攀上老爷?做梦!
求救女子一家在屋里商量。妇人失望道:“今日不成,以后更难了。国舅爷那边传来消息,说郡守夫人尚未准备回边境,许是肚子太大怕路上颠簸,要在大人老家生产。眼下郡守身边没个可心人,正是好时机啊!唉,我们一家的指望都在这上面。国舅爷的人传话了,只要能到郡守身边,日后为朝廷提供有用消息,你爹爹就能官复原职,我们也能被接走,重过以前的好日子。”
求救女子——雪儿,也满心内疚。国舅的人前些日子找上门,给了家里五十两银子,许诺事成后再给一百两。可今日她竟未能勾起郡守大人的怜惜。任务失败,爹爹平反无望,一家人怕是要世世代代在辽东当军户了。
一家人脸色都很难看。雪儿的父亲叹了口气:“再等机会吧。事已至此。雪儿,我们全家的指望都在你身上了。”
妇人失落道:“隔壁的李尚书根本不搭理我们,他家小孙子对我们也是淡淡的,搭不上话。走他家的路子也行不通。”
雪儿父亲思索片刻:“李尚书家的厨娘是郡守给找的。我们想法子和厨娘搭上,只要郡守去李府,就通知我们。郡守家的仆人不要乱打听乱接触,小心折进去。”
雪儿母亲愁眉不展,低声道:“眼下也只有这条路了。”当年流放路上,她舍了一个小妾去陪押解的差役,才保得全家平安到辽东。若雪儿对国舅爷无用,两个小儿子过几年也得进军营,无论是对上匈奴还是朝廷大军,都难逃一死。
宣王为分散存粮,九月便派一百亲兵在长月滩寻地,花了两个月挖好一个大型储粮山洞。
腊月,宣王命两百亲兵带队,从沐阳江运粮,耗时二十天,将百万斤粮食秘密存入长月滩山洞。
水生腊月再去探望先生时,先生私下提醒:“巷子里有户人家,通过我家厨娘打听你的行踪。”
水生沉吟道:“知道了,先生。看来所图不小,你们装作不知便是。让厨娘透露我行踪也无妨。”
先生忧心道:“你要多加小心。”水生身上可是担着他们这群人的性命。
水生安慰道:“先生放心,您老顾好自己就行。”
水生辞别先生,刚走到巷子准备上车,就见巷子里一户人家院门推开,雪儿姑娘挽着筐,头上包着青烟色绣花边头巾,似要出门采买。见到郡守大人,她眼中闪过惊喜,快步上前行礼:“郡守大人,真巧,一出门就遇上您了。”
水生似才想起她,含笑点头:“确实巧。”
雪儿脸上飞起红霞,略低头露出一截雪白细腻的颈子,柔声道:“民女平日采买,常听辽东百姓称颂大人一心为民。”说完,她抬头飞快瞥了水生一眼,触到他的目光又羞怯地垂下头。
水生仿佛看呆了。眼前的女子身着淡蓝色棉布衣衫,绣着精致的云纹,腰束白色丝带,更显纤腰若柳。乌黑的长发用一支桃木簪轻绾,几缕碎发垂落颊边,平添几分灵动。眉如远山,眼波流转似含清泉,小巧的鼻梁下,一张樱桃小嘴微微抿着,带着羞涩的笑意……
雪儿姑娘羞红着脸,任由郡守大人凝视,心中暗叹:这般年轻俊朗的郡守大人,若无任务在身,能伴其左右,也是好归宿。
寒风中,雪儿冻得微微发抖。水生忙解下自己的披风,轻轻披在她身上,温言道:“姑娘莫要冻着了。”
雪儿心中一喜,面上却故作娇羞推辞:“郡守大人,这使不得。”
水生笑道:“莫要推辞,你身子单薄,受寒可不好。”雪儿便不再拒绝,轻声道谢。
长平从车旁走来,眼神警惕。水生对雪儿道:“姑娘要去采买?天寒地冻的,可愿乘坐本官的马车?”这话语中的暗示,让雪儿心中暗喜,莫非是问她是否愿意跟了他?
水生看着她含羞带怯的模样,温声道:“姑娘要不回家和父母商量一番?若今日坐了本官的马车,或许……就难再回家陪伴你爹娘了。”此言一出,雪儿更是面如火烧,羞得不敢抬头。
雪儿轻声道:“民女……仰慕大人才华,想随大人回府……请教诗词。”
长平暗道:这姑娘好不要脸!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上次来,这狐狸精还没有入大人眼,怎的这回就把大人迷得愣神了,当真是夫人长期不在的缘故?他家春月也跟着去白月湾伺候夫人,他也没有被谁勾住啊,当然眼前这般的美人也不会花心思来勾他一个管事。
长平催促道:“老爷,天冷您快上马车。”心道:快醒醒,走吧,看两眼就得了。
雪儿见管事要坏事,轻轻抬头,一双妙目柔情似水地望着郡守大人,轻声唤道:“大人……”同时微微侧脸,将娇美的侧颜展露无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