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若太子病危,何人可为储君?! (第1/2页)
午后,御花园。
几株松柏点缀其间,平添几分肃杀。
朱元璋正背着手,看似悠闲地赏看一株老松的虬枝。
毛骧悄步上前,低声道:“陛下,中山侯汤和、魏国公徐达,在园外求见。”
朱元璋目光未动,只淡淡“嗯”了一声,仿佛早有预料。
毛骧继续禀报:“据报,这二位在来皇宫之前,已先去过了东宫探视太子殿下,只是被太医院的人以殿下需静养为由,挡在了宫门外。”
朱元璋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心中一声冷笑。
果然坐不住了么?
标儿“病重”,这些老兄弟,尤其是跟军中牵扯最深的汤和、徐达,怎么可能不来探探风声?
正好,咱也借这个机会,摸摸他们的底细!
他转过身,脸上已换上一副沉重中带着疲惫的神情,对毛骧挥挥手:“让他们过来吧。”
不多时,汤和与徐达步履沉稳地走来。
两人皆是一身常服,神色凝重。
身后还跟着几个捧着锦盒的随从,显然是带来的珍贵药材。
见到朱元璋,二人立刻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朱元璋抬了抬手,语气带着几分刻意流露的亲近:“都是老兄弟了,不必多礼,坐吧。”
他指了指旁边的石凳。
汤和、徐达道谢后,小心地坐下,腰板却依旧挺得笔直,显露出军旅生涯留下的习惯。
汤和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却带着关切:“陛下,臣等听闻太子殿下突发疾患,心中甚是忧虑。”
“方才想去东宫探望,奈何太医说殿下需静养,未能得见。”
“不知殿下如今……病情可有好转?”
徐达虽未说话,但目光也紧紧盯着朱元璋,显然同样关心。
朱元璋闻言,长长叹了口气,眉头紧锁,脸上忧色更重,甚至抬手揉了揉太阳穴,一副心力交瘁的模样。
“哎…咱们都是刀山火海里滚过来的老兄弟了,咱也不瞒你们。”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标儿他…情况还是不见起色啊。”
“太医们用了不少法子,仍是束手无策,只说脉象凶险,要靠他自己熬过去……”
“咱这心里,真是……”
他说着,声音竟有些哽咽,适时地停住了话头。
汤和与徐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太子若真有个三长两短,国本动摇,这刚刚稳定下来的大明朝,恐怕立刻就要掀起滔天巨浪!
他们这些手握兵权的老将,处境将变得极其微妙和危险。
徐达连忙开口,语气诚恳而急切:“陛下!您可一定要顶住啊!”
“您是我大明的天!您千万不能倒下!”
“太子殿下吉人天相,定然能逢凶化吉,一定会没事的!”
汤和也在一旁重重颔首:“天德说得是!陛下保重龙体要紧!”
朱元璋似乎被他们的劝慰打动,点了点头,用袖子擦了擦并不可见的眼角,沉默了片刻,忽然又重重叹了口气。
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异常沉重。
“其实……咱今天见你们,也不全是为了标儿的事。”
“咱这心里憋着话,一直想找老兄弟们商量商量。”
他抬起眼,目光缓缓扫过汤和与徐达的脸,那目光看似平静,深处却带着一种审视的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
“咱们关起门来说话,倘若……”
“咱是说万一,万一咱的标儿,真熬不过这一关,出了什么意外……”
他每一个字都说得极慢,带着千钧重量。
“你们觉得,咱这大明朝的万里江山,该立谁为储君,才最稳妥啊?”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
汤和与徐达脸上的血色“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
两人几乎是同时从石凳上弹了起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朱元璋这番话,看似咨询,实则是天底下最凶险的试探!
储君之位,岂是他们做臣子的可以妄议的?
尤其是眼下太子“病危”的敏感时刻,一句话说错,就是万劫不复!
尤其是当他们迎上朱元璋那看似平静,实则冰冷刺骨,蕴含着无尽威压的目光时,更是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那目光分明是——
说!尽管说!
但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要用你们的身家性命来负责!
汤和嗓子里发干,声音都变了调:“陛……陛下!”
“您这话可折煞老臣了!”
“储君乃国本,自有陛下圣心独断!”
“臣等……臣等粗人,只知道带兵打仗,恪尽职守,这等天家大事,臣等岂敢妄加评议?!”
徐达也赶紧叩头,语气斩钉截铁,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表忠心!
“陛下!二哥所言极是!”
“臣等深受皇恩,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倘若……倘若真有不忍言之事,凡是陛下您钦定的储君,无论是哪位皇子,臣徐达,还有咱们这帮老兄弟,必定竭尽全力,誓死辅佐!绝无二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