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本宫要掌天下精锐之师! (第1/2页)
奉天殿内。
气氛剑拔弩张,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被骤然打破。
几名御史言官,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鬣狗,正围着大殿中央一张临时安置的床榻,唾沫横飞,言辞激烈。
那床榻之上,赫然是因背伤无法站立,只能勉强撑起上半身的燕王朱棣!
他脸色苍白,嘴唇因疼痛和愤怒而微微颤抖。
但眼神却如同被困的野兽,死死盯着那些弹劾他的官员。
“燕王殿下!无诏擅离封地,乃大不敬之罪!”
“此举视朝廷法度为何物?!”
“殿下星夜入京,速度之快,远超八百里加急!”
“敢问殿下,在京中可有耳目?此举意欲何为?!”
“储君病重,藩王私入京城,此乃国本动摇之兆!”
“殿下岂不知避嫌之理?!”
“莫非真如外界所传,心存异志?!”
一句句诛心之论,如同冰冷的刀子,狠狠扎向朱棣!!!
他想要辩解,想要怒吼,但背后的剧痛和那“未奉明旨”的铁一般的事实,让他一时语塞!
只能死死攥着床沿,指节泛白。
“放肆!”
秦王朱樉看不下去了,他性情火爆,当即出列怒斥,“我四弟乃是忧心大哥病情,这才不顾一切赶回!”
“尔等在此妄加揣测,是何居心?!”
晋王朱棡也沉声道:“四弟行事或有欠妥,但其心可鉴!”
“尔等身为言官,不体察亲王忧兄之心,反而在此构陷,岂是臣子所为?!”
周王等其他几位皇子也纷纷出声,为朱棣辩护。
他们亲眼见到了朱棣的惨状,心中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更不愿看到兄弟被这些言官如此攻讦。
一时间,朝堂之上乱作一团!
藩王与言各执一词,争吵不休。
龙椅之上的朱元璋,却如同老僧入定,面无表情,深邃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底下这场闹剧,竟是一言不发。
若是往常,见到有人如此围攻他的儿子,尤其还是刚刚受过重刑的儿子,他早就勃然大怒!
轻则呵斥,重则拖出去砍了。
但今日,他存心要借这群御史的嘴,让他这些手握重兵,逐渐长大的儿子们,好好体会一下什么叫“人言可畏”,什么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让他们明白,有些罪名,哪怕只是捕风捉影,也足以让人身败名裂,百口莫辩!
更何况,他心中稳坐钓鱼台。
在上朝之前,关于姚广孝的“铁证”已然通过秘密渠道呈报到太子那里。
他冷眼旁观,看着朱棣在御史的围攻下狼狈不堪,看着其他儿子们焦急辩解却难以切中要害,仿佛在欣赏一出早已知道结局的戏剧。
就在朱棣被逼问得面色惨白,几乎难以招架。
秦王、晋王等人也因拿不出有力证据而逐渐落入下风。
御史们气焰越发嚣张之际——
司礼监太监那独特而悠长的宣号声,如同破开乌云的利剑,骤然响彻整个大殿,压过了所有的争吵。
“太子殿下驾到——!”
这一声宣号,如同按下了暂停!
原本喧闹如同市集的奉天殿,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愤怒的藩王,还是激昂的御史,亦或是高踞龙椅冷眼旁观的皇帝,都不由自主,齐刷刷地转向那缓缓打开的殿门。
阳光从殿外涌入,勾勒出一个挺拔而沉稳的身影!
太子朱标,身着储君冕服,步履沉稳,面色……竟是前所未有的红润康健!
眼神清明锐利,哪里有半分病重垂危的模样?
“太……太子殿下?!”
“殿下您…您这是……”
惊愕的低呼声此起彼伏,百官与诸位皇子皆是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位“奇迹般”康复的储君。
秦王、晋王等人更是面面相觑。
他们火急火燎赶回京城,就是因为听说大哥病危。
可眼前这神采奕奕的朱标,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唯有龙椅之上的朱元璋,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脸上却依旧是那副高深莫测的平静。
他心中了然。
标儿这是不打算再“病”下去了,要借着今日这场风波,正式走到台前,展露锋芒!
在无数道震惊、疑惑、探究的目光注视下。
朱标从容不迫地走到御阶之前,对着朱元璋躬身行礼,声音清朗沉稳。
“儿臣朱标,参见父皇!”
“起来吧。”
朱元璋声音平淡,“标儿,你身子刚好,何事如此急着上朝?”
朱标直起身,目光扫过一旁躺在榻上,脸色复杂的燕王朱棣,以及那些刚才还气势汹汹,此刻却有些不知所措的御史。
最后重新看向朱元璋。
双手呈上一份文书。
“启禀父皇,儿臣抱病期间,偶得密报,事关四弟清誉,更关乎我大明宗室和睦,不敢不察,故而命人详加探查。”
“今已查明,四弟此番未奉明旨提前入京,实乃受奸人蒙蔽!”
他语气沉痛而恳切。
将姚广孝如何“妖言惑众”,如何“捏造东宫厄运”,如何“诱骗”燕王星夜兼程的罪证一一陈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