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今日之事,定然是刘伯温捣鬼! (第1/2页)
朝会散去。
文武百官如同潮水般从奉天殿中涌出,各自怀着复杂难言的心绪。
刘伯温落在人群稍后,他那清癯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如同古井寒潭,久久凝视着太子朱标在一众皇子簇拥下远去的背影。
那背影,挺拔、沉稳,却又带着一种以往从未有过的内敛锋芒。
回想今日朝堂之上。
太子先是借姚广孝之事巧妙化解燕王危机,尽显仁厚与手腕。
继而抛出组建三大营之议,锋芒直指兵权,展露峥嵘。
最后更是献上那足以颠覆盐政的雪花盐。
一举断了许多人觊觎的巨利之源……
这一连串的动作,环环相扣,雷霆万钧!
彻底打破了太子往日留给朝臣的仁柔印象!
“如此手段…如此心计…绝非太子往日风格所能及。”
刘伯温在心中喃喃自语,一股寒意沿着脊椎悄然爬升!
“这背后,定然是那位叶先生在运筹帷幄!”
“唯有他那等洞察先机,行事不拘一格之人,方能于无声处布下如此惊雷!”
他不禁想起那日马车中,叶凡为他剖析的“孤臣”之路,以及那看似玩笑却暗藏机锋的“自求多福”。
如今看来,这位叶先生不仅智谋超群。
其搅动风云,影响朝局的能力,更是达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太子今日之变,便是明证。
他的手下意识地探入袖中。
触摸到那份冰凉的,他耗费了不少心力才查到的关于部分淮西勋贵涉嫌走私盐铁的密奏和证据。
原本,他打算在今日朝会上,寻机抛出。
即便不能一举扳倒那些盘根错节的勋贵,至少也能狠狠敲打一番,彰显他这御史中丞的锋芒,也算是对陛下有所交代。
可是……
刘伯温的嘴角泛起一丝极其苦涩的弧度。
那伸入袖中的手,最终还是无力地抽了出来,空无一物。
太子献上的雪花盐,如同釜底抽薪!
此法一旦推行,官盐价格大跌,品质更优,私盐的市场将急剧萎缩,甚至可能荡然无存!
如此一来。
淮西勋贵们走私盐铁的暴利根基便被直接动摇,其危害性自然大减。
他现在再拿出这些走私罪证,意义已然不大。
反而会显得画蛇添足。
甚至可能被反咬一口,说他构陷功臣。
“呵……枉我刘伯温还自诩智计,准备了许久,没想到……竟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
他心中自嘲,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无力感和荒谬感。
自己视若利器,准备搏杀一番的证据,在叶凡那轻描淡写献出的一捧“雪花”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和不合时宜。
然而,这股挫败感只是一闪而过。
随即,却被一种更深沉的庆幸所取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刘伯温暗暗吸了一口凉气。
若非太子,不,若非叶凡提前献上此策,自己今日若真的一头撞上去,弹劾那些手握重兵,党羽众多的淮西勋贵。
即便有证据,也必然是一场惨烈无比的恶战!
那些骄兵悍将的反扑,绝非他一个御史中丞能够轻易承受的。
届时,自己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被淮西集团恨之入骨。
未来的日子恐怕步步维艰。
而现在,叶凡不动声色间,便借着太子之手,以这“造盐”的阳谋,兵不血刃地削弱了淮西勋贵最重要的财源之一。
其手段之高,效果之佳,远非自己那硬碰硬的弹劾所能比拟!
“无形之刃,最为致命啊……”
刘伯温望着早已空无一人的宫道尽头,仿佛能看到那个总是带着几分慵懒笑意的年轻身影。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心中五味杂陈。
说到底,他刘伯温此番能免于一场凶险的政治搏杀,无形中竟是欠了那位叶先生一个大人情。
这位看似只想“躺平”的奇人,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实在是深不可测!
经此一事,淮西勋贵的实力已被悄然削弱。
而这,或许正是陛下,也是那位叶先生,乐于见到的局面。
他摇了摇头,将那份已无用的密奏在袖中捏紧,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缓缓向着宫外走去。
这朝堂之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更深,更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