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盛京议闭馆缘由,时念抒天下戏台志 (第2/2页)
毕竟太子的储君之位,如今看来南齐帝并没有放弃的意思。
只要百姓认蓝星的诗、认怡红院的戏,她就有了最硬的靠山。
沧七沉默片刻,起身。
“在下明白了,这就回府向王爷复命。”
他转身时,目光又扫过院里打包的行李。
原来这不是避战,是另辟蹊径,走了一步更大的棋。
时念送他到门口,见沧七翻身上马时,忽然回头看了眼院里的马车,嘴角似乎带着点笑意。
随即一夹马腹,朝着梁王府的方向去了。
梁王府。
许澜沧正对着棋盘出神。
荷叶上的露珠滚落在白玉棋盘上,晕开一小片湿痕,黑子白子交错,正处在胶着之势。
“王爷,时老板是这么说的。”
沧七单膝跪地,把时念的话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一遍,末了补充道:
“她院里的人都收拾妥当了,瞧着是真要长期远行,不是临时避风头。”
许澜沧捏着黑子的手顿了顿,忽然低笑出声。
只是那笑声里藏着几分意外,几分了然只有他自己清楚。
“倒是比本王想的更野。”
他原以为时念闭馆是为了避开大满园的锋芒,或是怕世家在诗集上做手脚。
却没料到她竟把主意打到了各州府头上,想在整个南齐铺戏台。
“盛京这潭水,容不下她了。”
许澜沧落下黑子,恰好堵住白子的退路,语气里带着点感慨。
“世家盯着她的戏台,太子防着她的诗,连皇兄都想把她当平衡各方的棋子。”
“走出去,反倒清净,或许还能闯出新天地。”
沧七迟疑道:
“可其他州府势力不明,她带着一群姑娘、伙计,没个靠山,怕是会遇到麻烦。”
“所以呢?你想本王派人跟着他们?”
许澜沧抬眼,指尖转动着玉扳指,玉扳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不等沧七回话,他便自问自答:“如此也好,总归一开始是本王将她拉上的这盘棋。”
“让暗卫跟在他们身后,别露面,只在他们遇着麻烦时搭把手。”
她想在南齐开疆拓土,他总得送她一程,也算全了这段交情。
沧七躬身应是,转身离开。
许澜沧沧七说的那些怡红院门口那些议论“时念避战”的人。
他们怕是永远也不懂,有些撤退,从来不是认输。
皇宫御书房里。
南齐帝看着狄怀仁递上的消息,眼神里带着点玩味。
案上还放着另一封奏折。
那是付兴博弹劾“怡红院借诗集敛财,恐动摇民心”的奏章。
“她这是……怕了?”
帝王的声音不高,他的目光扫过狄怀仁,等着他的回答。
狄怀仁躬身道:“依臣看,未必。”
“时念这女子,看似温和,实则比谁都执拗。”
“大满园的楚倾玄几次挑衅,她都没接招,不是怕了,是志不在此。”
“臣以为,盛京的戏台太小,装不下她的心思。”
“哦?”
南齐帝挑眉,身体微微前倾,“那她志在何处?”
“志在天下戏台。”
狄怀仁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她想让蓝星的诗传遍南齐的州府县镇,让怡红院的戏唱到百姓中间。”
“盛京的胜负、世家的弹劾,对她而言,都不重要。”
南齐帝忽然笑了,“好个时念!朕倒是小看她了!”
他原以为这女子最多是个懂商道、会编戏的奇人,却没料到她竟有这般格局。
避开盛京的纷争,转而在各州府扎根,让百姓认她的戏、认她的诗。
这步棋,比硬刚世家要高明十倍。
“传朕的旨意。”
帝王起身踱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天际线。
“让各州的知府暗中照拂着些怡红院的人,别让那些不长眼的地方官、或是世家的门生,扰了她的行程。”
“朕倒要看看,这女子能把南齐的戏台,搭到多大。”
玉芙宫里,玉贵妃正对着铜镜试穿新做的旗袍。
缎面上绣着娇嫩的粉色芍药,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
“娘娘,怡红院闭馆了,说是要带伙计们去各州府避暑,小半年才回来。”
惠春捧着刚沏好的花茶进来,语气里带着点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