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驿站遇袭祁家护驾,京城请愿民声撼宫 (第2/2页)
“现在才知道,念姐说得对,若是心里还存着不甘心,那就还没有到放弃的时候。”
暖夏用力点头,想起自己刚到怡红院时,被阿福保护、被时念鼓励的日子。
如今自己也能帮着别人讨公道,心里满是踏实。
“等张阿公他们到了,咱们去城门口接他们,让他们知道,盛京不是于家的天下,有好多人站在他们这边。”
伙计们跟着起哄,有的去搬物资装车,有的去打扫戏台前的空地,准备给请愿百姓歇脚;
连最小的陆襄都拿着小毛笔,在布条上画小小的太阳,奶声奶气地说:
“画个太阳,给爷爷们暖身子,让坏人不敢来!”
暮色降临时,怡红院的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
暖黄的光映着朱红的廊柱,像一团温暖的火。
而此时的官道上,时念陪着张阿公、海掌柜坐在马车上。
祁家护卫在前方开路,身后跟着陆续赶来的泉州百姓。
有被于家打压得家破人亡的商户,有失去亲人的盐荒受害者,还有愿意站出来作证的船夫和码头工人。
队伍越走越长,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暖流,朝着盛京的方向缓缓驶去。
张阿公掀开马车帘子,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盛京城墙。
他的手里紧紧攥着块掺沙的盐块,布满皱纹的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
“这辈子没敢想过,能有机会去皇宫门口说理,能让陛下知道咱们泉州百姓的苦。”
“多亏了时老板,多亏了怡红院,多亏了这么多好心人。”
海掌柜也跟着点头,望着车窗外祁家护卫挺拔的背影,也发出感慨:
“于家再凶、再有权势,也挡不住咱们百姓齐心。”
“这次咱们一定要把于家的罪行说清楚,让陛下给泉州百姓一个公道!”
时念望着马车外缓缓壮大的请愿队伍,勾起唇角。
所谓的正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冲锋陷阵,而是一群人的并肩同行。
就像此刻,泉州百姓的坚定脚步、怡红院的用心筹备、祁家的仗义相助,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而这个方向,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活得有尊严,让每个冤屈都能被看见”。
远处的盛京城门越来越清晰,西城门的门口隐约能看见怡红院挂着的灯笼。
暖黄的光在夜色里格外醒目,像在为这群赴京请愿的百姓,点亮了一盏名为“希望”的灯。
次日清晨,盛京皇宫的朱漆大门前。
晨光还未彻底升起,就被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烘得热闹起来。
泉州百姓握着请愿牌、举着证词,跪在宫墙外。
张阿公跪在最前面,手里捧着那块掺沙的盐块。
海正举着“还泉州百姓公道”的木牌,牌上的墨迹被晨露浸得更深,字字清晰;
十几个失去亲人的百姓捧着简易的灵位,低声念着“苛政猛于虎”,声音虽轻,却像重锤一样,砸在每个围观者的心上。
“让开!宫门前岂容尔等聚众闹事!”
禁军统领提着长枪匆匆赶来,见百姓们不肯退,语气愈发严厉:
“再不退,就全部抓起来关入大牢!”
张阿公却猛地从雪地里站起身,将那块掺沙的盐块高高举过头顶。
“大人请看!这就是于国公卖给泉州百姓的官盐,里面掺着沙砾和土块!”
“我们百姓吃了拉肚子,没钱治病的人活活饿死,饿死的人能从泉州码头排到城郊!”
“我们不是闹事,是求陛下睁开眼,给泉州的百姓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