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民生书暖寒门心,议事区聚百姓智 (第2/2页)
时念点点头,目光扫过院中央的老槐树。
还是当年那棵,枝桠比从前更茂盛了,枝叶间还挂着块木板书。
上面用醒目的红墨写着“今日议事主题:盛京粮价高涨、寒门学子入学难”。
旁边摆着笔墨纸砚,谁有想法、有建议,都能写下来贴在木板上。
辰时刚到,春螺巷口就涌来不少人。
打头的是卖菜的张老汉,手里拎着个空菜篮,脸上满是焦虑:
“时老板,您可得帮我们想想办法!”
“城西的粮商把新收的麦子都囤起来了,一斤粮从十文钱涨到十五文。”
“我们这些卖菜的,一天赚的钱还不够买半斤粮,再这么下去,日子没法过了!”
跟着进来的还有几个寒门学子,为首的柳明远语气带着无奈:
“念姐,不光粮价涨,盛京许多书肆的书价也涨了。”
“《南齐策论集》从二两涨到三两,我们想抄录都得偷偷摸摸,怕掌柜的嫌我们占地方、不买书就赶人。”
时念请众人围着石桌坐下,吴婶正好端着绿豆汤过来,一碗碗递到大家手里,笑着说:
“先喝点凉的,慢慢说,咱们今日不把这些事议出个法子,就不散场!”
张老汉喝了口绿豆汤,抹了把额头的汗,话匣子彻底打开:
“我家老婆子卧病在床,上个月买一斤粮还能余两文钱抓药。”
“这月粮商一囤货,粮价涨了一半,我卖一天菜的钱,只够买半斤粮,药都没钱抓了!”
“那些粮商还放话说要粮就按高价买,不买就等着饿肚子,这不是逼死人吗!”
旁边的菜农们纷纷附和,有个穿短打的汉子急得拍了下石桌:
“我儿子在书院读书,每月要寄两斗粮,现在粮价涨了,我都快供不起他读书了!”
“总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读书吧?”
时念没急着说话,先让浅醉把大家的诉求、难处一一记在纸上,确保每个声音都被听见。
这时,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汉子站了起来,竟是盛京商户的话事人王江悦。
他也是听说怡红院设了民生议事区,特意赶来帮忙的。
“各位别急!粮商囤货无非是想等秋收后再抬价,咱们有办法治他们!”
王江悦清了清嗓子:
“我提议,咱们联合城里的中小粮铺,从周边永州、青州的粮商那里调粮,在盛京设几个平价粮供应点。”
“每斤粮仍按原价十文卖,让那些囤货的粮商手里的粮砸在手里,看他们还敢不敢涨价!”
“可周边州县的粮怎么调?我们这些小商户没那么多银子垫款啊!”
有个小粮铺掌柜小声提出顾虑。
“我来牵头!”
王江悦拍了拍胸脯:
“我在各州府都有合作商号,我去联系永州、青州的粮商,按成本价调粮,垫款的事我来解决!”
“另外,咱们再让顺天府出个告示,说明平价粮是官民合作,为稳定民生。”
“谁敢哄抬粮价、骚扰供应点,就按扰乱民生论处,那些囤货的粮商肯定不敢再横!”
众人顿时欢呼起来,张老汉激动地握着王江悦的手,声音都在发颤:
“王掌柜,要是真能平价买粮,我们这些菜农、小贩,以后都去您的粮铺买粮!”
解决完粮价问题,柳明远又提起书价和抄书的事:
“念姐,我们想抄书却没合适的地方。”
“怡红院的书坊在城西,我们住城东的学子,跑一趟要小半个时辰,路上耽误不少读书时间。”
“能不能……能不能在春螺巷这边也设个抄书点?”
时念看着这间院子,笑着点头:
“不仅设抄书点,从下月起,怡红书坊的春螺巷旧址、城西新址。”
“每月都免费开放三天,笔墨纸砚管够,还安排熟悉典籍的伙计帮忙整理抄本、解答疑问。”
“你们想抄哪本、想读哪本,都随你们!”
话音刚落,学子们就爆发出一阵欢呼,连院外路过的百姓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老槐树下,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每个人脸上,满是对好日子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