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戏台真相引关注,考场阻刁难遇援 (第1/2页)
浅醉愣了愣,随即眼神亮了起来,用力点头:
“好!我们今晚就改剧本,加细节、补剧情,务必让百姓看得明白,知道世家背地里做的龌龊事!”
暮色降临时,怡红院的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
暖黄的光透过绢面洒在院外的青石板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阿福带着几个伙计在孔迩街巷口值守。
吴婶端着刚熬好的鸡汤往后院走,汤碗里飘着红枣和枸杞,是特意给苏湄补身子的。
原本她没想这么快就去调查当年的事。
毕竟穷寇莫追,等他们松懈下来的时候才是致命一击最好的时候。
但现在……
她决定不再等下去了。
苏湄的暴露虽然在意料之中,可太早了。
这打断了她原本的计划。
刚拉下太子,现在就和五皇子对立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何况还有个疑心深重的南齐帝在旁边虎视眈眈……
如今,只有让她所做的一切都关联到原主的身世上,用自己想要报仇的私心搪塞南齐帝的疑心。
戏台的锣鼓声忽然响起,打断了时念的思绪。
浅醉改编后的《清官断案》正式开演了。
戏台上,“反派”世家子弟为垄断海上贸易,走私盐铁牟取暴利。
被“清官”察觉后,竟残忍灭口知情官员、迫害其家人。
最终侥幸活下来的“清官”拿着账册和呈文,在百姓的支持下,将“反派”绳之以法。
台下的看客们看得热血沸腾,纷纷拍着桌子喝彩。
时念站在回廊下,望着戏台上的剧情,又望向后院的方向,心里暗暗祈祷苏湄能平安养伤。
夜风卷着槐花瓣,轻轻落在怡红院的石桌上,带着淡淡的清香。
她拿起笔,在纸上落下一行字:
泉州旧案,苏家冤屈,今日不休,来日必讨。
字迹遒劲有力,像她此刻的决心,更像对原主父母在天之灵的郑重承诺。
次日清晨,永安侯府的朱漆大门前,时念攥着账册抄本站在那里。
苏湄带来的账册是揭开真相的关键,而李睿是唯一能帮她调出泉州府旧档的人。
至于梁王……
早已经被她抛之脑后了。
这一趟,必须有结果。
侯府管家早已在门口等候,见时念来了,立刻躬身行礼,引着她穿过栽满桂树的回廊。
李睿的书房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案几几张凳子和书架。
见时念进来,他指了指对面的锦凳:
“苏湄躲进怡红院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静妃倒是越来越胆大,居然敢在盛京城里明目张胆行凶。
看来是觉得于国公已倒、皇后和太子不成气候。
时念将账册抄本递过去:
“侯爷,这是于国公府的私账抄本,上面写着我生父时舟,当年因揭发于国公走私盐铁,被他诬陷后灭口。”
“您当年查过苏家旧案,能不能帮我看看,这账册的内容的真假?”
李睿接过抄本,目光落在其内容之上,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小半个时辰过去,他这才起身从书柜最底层抽出一个雕花木盒。
里面是两卷用红绸小心翼翼裹着的旧档。
一卷是泉州府当年上报朝廷的呈文,另一卷是苏婉生前写给家人的家书。
“你看这个。”
李睿展开呈文,上面盖着泉州府的朱红大印,字迹清晰可辨:
“泉州港监察吏时舟,揭发于国公府走私盐铁,反被诬陷通倭寇、害百姓……”
呈文的落款日期,与账册上的记录完全吻合。
他又递过苏婉的家书,娟秀的字迹里满是焦虑与担忧。
时念捧着家书,指尖触到纸页上早已干涸的泪痕,眼眶瞬间红了。
原主母亲苏昭当年不是“病逝”,是在逃亡途中听闻丈夫被斩的噩耗。
又要带着年幼的原主躲避追杀,积劳成疾,最终没能撑过去。
而苏家船队的覆灭不是“意外海难”,是于国公为垄断泉州海贸、铲除苏家这个“眼中钉”,故意破坏船只、制造的假象。
苏家满门的冤屈,远比她想象的更重。
“这些年,我一直愧疚没能护住苏家,没能帮他们洗清冤屈。”
李睿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苦涩。
“如今有了这本账册和泉州府的呈文,于国公走私、灭口、诬陷忠良的罪证才算完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