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阿福筹谋民安计,泉州旧宅焕新生 (第1/2页)
张珂源听得心头一暖,指着账册“模型订单”那页:
“你最近接的订单比以前多了三成,照这个进度,用不了几年就能给民安攒够请师父的束脩银子。”
“更何况,只是个武师傅,你确实没有必要……”
阿福摇了摇头:“虽然国泰民安,可若是他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
就像时念说的那样,孩子想要长成怎样的一个人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作为父母,他们该做的就是支持。
傍晚,阿福抱着民安在院里散步。
他指着戏台、书坊小声说:
“这是戏台,浅醉姨姨演民生戏;那是书坊,晚晴姨姨给百姓赠书。”
“你长大了,也要像你时念姑姑一样,在这里做帮百姓的事。”
民安似懂非懂,抓着小鱼咯咯笑。
阿福看着孩子的笑脸,忽然觉得自己的变化像做梦。
从街头乞儿到怡红院伙计,再到有姓有家、有孩子的“时阿福”,如今还学着当爹,为孩子的将来打算。
吴婶端着小米粥走来,见他笑得开心:
“现在越来越像个爹了,以前连自己都顾不好,现在把民安照顾得这么好。”
阿福挠头笑:“我以前不知道家是啥样,现在知道了。”
“有人要我管,有人等我回家,有民安,有你们,就是家。”
夕阳落在“文道之地”匾额上,把阿福和民安的影子拉得很长。
泉州港的海风带着咸湿暖意,正月晨光漫过码头时,数十艘渔船扬帆出海,船头“公平互贸”的旗子猎猎作响。
这是陈阿牛去年牵头做的旗,如今泉州渔民出海都会挂。
时念站在码头边,手里捧着黑漆木盒,里面是给原主做的灵位。
木盒边角雕着刺桐花。
是苏昭也是原主生前最爱的花。
“小小姐,旧宅那边都准备好了。”
陈阿牛穿新做的青布短打,攥着苏氏旧宅的钥匙。
“周大人让人清了天井杂草,还种了刺桐花,说跟苏老夫人当年种的一样。”
时念点头跟着走,苏氏旧宅藏在老巷深处。
木门刷了新桐油,门楣上“苏宅”匾额被擦得发亮,是周大人从库房找出来重装的。
推开木门,天井里满是刺桐,翠绿叶片在晨光里舒展。
角落摆着两盆白菊,是时念特意带来的。
正厅已收拾干净,积灰的供桌换成新梨花木桌,铺着浅蓝布幔。
时念小心将无名灵位放在时舟和苏昭灵位的旁边,又取出《蓝星诗词集》放在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